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将至魏塘镇》
《将至魏塘镇》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客路晴为最,舟行稳似车。

天形环泽国,秋色画田家。

未用怜霜草,犹时见水花。

雁过知已近,鹊语故微哗。

(0)
注释
客路:旅途。
晴:晴朗。
最:最适宜。
舟行:航行。
稳似车:平稳如车行。
天形:天空形状。
环泽国:环绕湖泊之国。
秋色:秋天的景色。
画田家:描绘田园风光。
怜霜草:怜悯霜染的草。
犹时:偶尔。
见水花:看见水花。
雁过:大雁飞过。
知已近:预示已接近。
鹊语:喜鹊的鸣叫。
故微哗:故意喧闹。
翻译
旅途在晴朗天气中最适宜,航行的船只平稳如车行。
天空形状环绕着湖泊之国,秋天的景色描绘出田园风光。
不必怜悯霜染的草,水面偶尔仍有水花飞溅。
大雁飞过预示已接近目的地,喜鹊的鸣叫故意喧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旅行中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旅途中的一种宁静与喜悦。

“客路晴为最,舟行稳似车。” 开篇两句即设定了一个明朗晴好的日子,旅人乘坐的船只在水面上行驶得异常平稳,就像陆地上的车辆一样。这样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舒适安逸的氛围。

“天形环泽国,秋色画田家。” 随后,诗人笔触扩展至更广阔的景色之中,"天形"指的是自然界的轮廓,它环绕着泽国;而"秋色"则是对田园风光的描绘,这些颜色宛如画家细腻的笔触,将田野间的秋意勾勒得淋漓尽致。

“未用怜霜草,犹时见水花。” 这两句诗表明虽然秋天已经来临,但仍然没有使用到对付霜冻的草药,而且还能看到水中的花朵。这不仅是对季节变迁的一种温柔感慨,也反映出自然界生命力顽强的一面。

“雁过知已近,鹊语故微哗。” 最后两句诗则透露出行者对于目的地的迫切期待,因为大雁飞过头顶,意味着自己已经接近了目的地;而那些鹊鸟的细小叫声,也似乎在提醒诗人某些事情,但这些声音却是那么微弱模糊。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象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期待,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界秋天的美丽与生机。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视河惬山

河决金堤在汉成,曾推延世此经营。

安人为惬当时意,立事因垂不朽名。

谁凿故山酾御水,却通新漕入都城。

一疏一塞俱称利,暂访遗踪岂易评。

(0)

次韵答滑州梅龙图惠鼎州甘橘

芳讯欣随客鲤开,雅篇并付木奴来。

病翁逢酒唯忧过,更使湘包下滑杯。

(0)

贺春卿加大资政职

别殿深严峻宠班,再烦开府扼秦关。

棠郊阴满修前治,蕙帐香销在故山。

天意未容贤者乐,官方唯许老时闲。

苍生况结为霖望,岂要穷边俗吏攀。

(0)

陈商学士知常州

叠鼓声喧下鹢舟,书山萧索别英游。

青藜照字观奇废,朱雀分符锡命优。

霞夹乌樯晴旆卷,星摇渔浦夜灯幽。

莼风正孰帆无恙,一色江天望处秋。

(0)

春晚

纷纷从此见花残,已觉长绳系日难。

楼上有愁春不浅,小桃风雨凭阑干。

(0)

杭州巽亭

公自登临辟草莱,赫然危构压崔嵬。

凉翻帘幌潮声过,清入琴尊雨气来。

畴昔江山何处好,生平怀抱此中开。

东南地本多幽胜,此向东南特壮哉。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