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日晚寻丹壑,解骑霜晴宿碧云。
十月悬泉飞玉瀑,三天现镜转金轮。
雕梁曲槛蒸霞气,翠瓦朱甍坠露纹。
石椁牛山俱有恨,长留凉月照瞿昙。
杖藜日晚寻丹壑,解骑霜晴宿碧云。
十月悬泉飞玉瀑,三天现镜转金轮。
雕梁曲槛蒸霞气,翠瓦朱甍坠露纹。
石椁牛山俱有恨,长留凉月照瞿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探访丹壑,夜晚在碧云寺歇宿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之美。诗中“杖藜”、“解骑”、“霜晴”、“碧云”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氛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秋日黄昏的凉意和静谧。
“十月悬泉飞玉瀑,三天现镜转金轮”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十月的飞泉比作玉瀑,形象地描绘了泉水的清澈与壮观;同时,以“三天现镜”比喻月亮,生动地表现了月光如镜的明亮与纯净。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向往。
“雕梁曲槛蒸霞气,翠瓦朱甍坠露纹”则进一步描绘了碧云寺内的建筑之美。通过“雕梁”、“曲槛”、“翠瓦”、“朱甍”等词汇,展现了寺庙建筑的精致与华丽,而“蒸霞气”、“坠露纹”则赋予了这些建筑以动态美和季节感,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最后,“石椁牛山俱有恨,长留凉月照瞿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和佛教文化的感慨。这里引用了“牛山”和“瞿昙”两个典故,前者可能暗指某种历史变迁或个人情感的失落,后者则是对佛教文化的敬仰。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融入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深沉思考,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路漫漫。何事间隔了、彩凤修鸾。
锦瑟多时冷落,愁起无端。
杜鹃声里,催不转、宝马雕鞍。
生受那、风帷雨帐,五更寒。不堪带缓裙宽。
倩鱼雁传书,远向关山。看过春花灿烂,秋月团圞。
香闺愁绝,难得潇洒尽情欢。
试说与、驰驱远客,应也心酸。
圃号秋霞,人如琼榭,新来鹤发鬖鬖。
华封人祝,惟尔一身兼。
佳气充闾瑞霭,石麟降蓬矢新添。
孙枝好,荀龙有八,薛凤又成三。
华堂临曲水,阶翻红药,杯映银蟾。
更高烧桦烛,低按鶤弦,此日书祥太史,报君家象纬频占。
分汤饼,花前起舞,词客老江淹。
古陌邯郸,轮蹄路、红尘飞涨。
恰半晌、卢生醒矣,龟兹无恙。
三岛神仙游戏外,百年卿相蘧庐上。
叹人间、难熟是黄粱,谁能饷。沧海曲,桃花漾。
茅店内,黄鸡唱。阅今来古往,一杯新酿。
蒲类海边征伐碣,云阳市上修罗杖。
笑吾侪、半本未收场,如斯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