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卷荷,灯前婪尾。酒徒事业今如此。
葡萄何用博凉州,我寻醉后无愁地。
世界馀桃,人情苦李。一樽滋味真无比。
若教半刻叵罗空,酒星应笑人痴矣。
花下卷荷,灯前婪尾。酒徒事业今如此。
葡萄何用博凉州,我寻醉后无愁地。
世界馀桃,人情苦李。一樽滋味真无比。
若教半刻叵罗空,酒星应笑人痴矣。
这首《踏莎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酒与生活的独特感悟。首句“花下卷荷,灯前婪尾”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仿佛在花影摇曳间,诗人独自卷着荷叶,于昏黄的灯光下品味着生活的苦涩。接下来,“酒徒事业今如此”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生活状态——如同饮酒之人,其事业或许并不如意,流露出一丝无奈与自嘲。
“葡萄何用博凉州,我寻醉后无愁地。”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逃避与对醉酒的向往。他似乎认为,通过饮酒可以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这种逃避现实的态度,既展现了人性中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普遍存在的精神压力与困惑。
“世界馀桃,人情苦李。”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桃”与“李”作为比喻,分别象征着美好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诗人感叹于世间的美好往往难以触及,而现实却常常充满苦涩与艰辛。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张力,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思。
最后,“一樽滋味真无比。若教半刻叵罗空,酒星应笑人痴矣。”这两句以酒为媒介,探讨了人在面对困境时寻求慰藉的心理。诗人认为,一杯好酒带来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但如果酒杯空了,恐怕连酒神都会嘲笑人的痴愚。这不仅是对饮酒行为的反思,也是对人生追求与现实落差之间矛盾的深刻揭示。
整体而言,《踏莎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人性复杂情感的细腻捕捉。它不仅仅是一首关于饮酒的诗,更是一次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深刻探索。
鳌禁英流,龙头妙选,久识奇才。
羡玉署春坊,争夸独步,词垣讲幄,荐历华阶。
腰带垂金,印章绾紫,简命留都绛帐开。
记当时,离尊易尽,别句难裁。蹇予谢政归来。
喜日伴、鸥群碧水隈。
念江国梅花,曾劳问讯,山城春酒,又共衔杯。
箫鼓林塘,笙歌院落,沉醉花前月满台。
叹人生,相逢乐处,即是蓬莱。
宝带垂金,铁冠峨豸,玉节东行。
正木落关山,霜清海岱,送君尊酒,无限离情。
灯火东泉,风云北阙,青鬓相看白发生。
向天涯,念同袍有几,又隔春明。人间青史功名。
难得是、明良共太平。
计老我此身,当年许国,受知圣主,敢爱余龄。
一道风霜,万家霖雨,洗耳闾阎起颂声。
思君处,望楼台蜃结,雕鹦秋横。
昔年芗水上,终日掩柴关。
相伴碧空猿鹤,无复梦长安。
几见林花开谢,坐数鸥群朝暮,时共野云还。
不愁生白发,那用觅金丹。到如今,芳草远,桂枝残。
只为波涛浩荡,舟楫怎容闲。
谁作甘霖济旱,安得盐梅调鼐,广厦庇酸寒。
但须垂竹帛,底羡勒燕山。
乱雨分秋,浓烟护晚,望远极目偏赊。
万顷琉璃,广寒何处,浮云捲尽还遮。
叹杨柳为侬憔悴,蟋蟀为侬凄戚,催寒几阵,西风空庭,湿尽寒沙。
试问琼楼瑶阙,当此夕、何事使人嗟。
啸呼风伯,招寻月姊,桂魄飞来,素影横斜。
从今愿、分餐玉屑,长驾金枢,更自左持欢伯,右把婵娟,好待冰壶濯蕣华。
回忆芳时,兰舟同舣,画阁双凭,舞罢霓裳,景色溶溶,教人好觅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