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阙阴沈启秘扃,銮舆肃穆款真庭。
霜凝碧落天衣湿,月上仙坛玉树青。
帝座三重开万象,云门六变走群灵。
祠臣秉笏香烟里,时向珠躔望景星。
绛阙阴沈启秘扃,銮舆肃穆款真庭。
霜凝碧落天衣湿,月上仙坛玉树青。
帝座三重开万象,云门六变走群灵。
祠臣秉笏香烟里,时向珠躔望景星。
这首明代诗人于慎行的《冬至南郊扈从纪述和陈玉垒太史韵八首(其五)》描绘了冬至时节皇帝在南郊举行祭祀活动的庄重与神圣场景。首句“绛阙阴沈启秘扃”展现了宫门开启的神秘气氛,暗示着仪式的特殊时刻。次句“銮舆肃穆款真庭”则描绘了皇帝乘坐的仪仗队伍的庄重,以及对神灵的虔诚态度。
“霜凝碧落天衣湿,月上仙坛玉树青”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烘托出清冷而神圣的氛围,天上的霜露仿佛沾湿了天帝的衣裳,明亮的月光照亮了仙人所在的坛台,增添了神秘色彩。
“帝座三重开万象,云门六变走群灵”进一步描绘了祭祀过程中的壮观场面,皇帝的宝座如同天地宇宙的中心,云门音乐变化多端,吸引着众神灵降临。
最后,“祠臣秉笏香烟里,时向珠躔望景星”写出了祭司们手持笏板,在缭绕的香烟中履行职责,他们不时仰望星空,期待吉祥之星——景星的出现,寓意着对皇权的敬畏和对上天的祈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至祭祀的宏大场面,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对皇家礼仪的尊重。
山寒蛰龙眠忽醒,黄衣九老岩下行。
手持屈曲千岁藤,虑惊世人藏姓名。
山前樵子折腰迎,九老相顾笑不停。
摧天霹雳飞一声,举目惟见烟冥冥。
开山老僧为余说,异事传闻忘岁月。
至今山椒泉满地,赤白绕空中不竭。
好分馀泽入千家,免使辛勤夜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