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沈止水,如大圆镜。一波不生,万象交映。
彼美外史,知止有定。观水之渊,复我之性。
湛然虚明,犹水之莹。寂然不动,犹水之静。
众理具存,四端随应。操之者仙,念之者圣。
至道不烦,主一持敬。
沈沈止水,如大圆镜。一波不生,万象交映。
彼美外史,知止有定。观水之渊,复我之性。
湛然虚明,犹水之莹。寂然不动,犹水之静。
众理具存,四端随应。操之者仙,念之者圣。
至道不烦,主一持敬。
这首诗名为《复渊》,是元末明初诗人丁鹤年的作品。诗中以水为喻,表达了深沉宁静的意境和对道家哲学的领悟。"沈沈止水,如大圆镜"描绘了水面平静如镜的景象,象征着内心的澄澈与空灵。"一波不生,万象交映"进一步强调水的包容万象,反映出作者对宇宙万物的接纳态度。
诗人借外史(可能指修道之人)的形象,强调知止有定的重要性,即在纷繁世界中保持内心的稳定。"观水之渊,复我之性"表达了通过观察水的深邃,可以回归自我本性,达到内心的清明。"湛然虚明,犹水之莹"和"寂然不动,犹水之静"则赞美水的纯净与静谧,寓意心境的恬淡与宁静。
"众理具存,四端随应"揭示出水蕴含着世间万物的道理,而人的智慧和道德也应如同水一样顺应自然。最后两句"操之者仙,念之者圣",指出通过实践和思考,人可以达到超凡入圣的境地,体现了道家追求的无为而治和精神修养。
整体来看,《复渊》是一首寓言诗,以水的特性阐述了道家的哲理,引导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