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长安曲二章寄庞㴶·其一》
《忆长安曲二章寄庞㴶·其一》全文
唐 / 岑参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东望望长安,正值日初出。

长安不可见,喜见长安日。

(0)
注释
东望:向东眺望。
望长安:眺望长安城,长安为古代中国的都城,常代指朝廷或国家。
正值:正是,在…的时候。
日初出:太阳刚刚升起。
长安不可见:无法直接看到长安城(可能因距离遥远或障碍物遮挡)。
喜见:高兴地见到。
长安日:照耀长安的阳光,也隐含对长安城的向往之情。
翻译
向东遥望那长安城,正值太阳刚刚升起。
虽然长安城本身看不见,但喜悦于看见照耀长安的日光。
鉴赏

在这首诗中,岑参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深情。诗人并没有直接描绘长安的繁华景象,而是通过“东望”这一动作,传递了一种遥远的眷恋之情。"正值日初出"四字,设定了一个清晨的场景,太阳刚刚升起,光线柔和,气氛宁静。

"长安不可见,喜见长安日"则是诗人内心活动的展现。他虽然无法目睹长安城,但通过那初升的太阳,可以感受到长安所在方向的存在。这里的“长安日”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承载着对都城文化、历史和情感的联想。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思念之美。

岑参以简洁明快的笔法,捕捉了一个简单而深邃的画面,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在异乡对故土浓郁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不难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向往,以及他对于长安这座城市无尽的思念。

作者介绍
岑参

岑参
朝代:唐   籍贯:南阳   生辰:约715-770年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猜你喜欢

秋江晚归

日隐疏林暗,空江生暮寒。

橹摇蘋破绿,枫落水流丹。

砧杵声声急,炊烟处处攒。

遥怜小儿女,几度候门看。

(0)

过儿丘集

荷锸村村遍,锄经迹已荒。

古风谈父老,遗俗重书香。

客梦三家店,诗寻七世堂。

笑余同塞雁,去住总他乡。

(0)

题李桐村冷泉待月图

冷泉出危峰,亭中极幽敞。

空翠落秋影,虚白涤尘想。

恍疑仙人来,蹁跹曳鹤氅。

笑揖图中人,赠以邛竹杖。

飞泉不到处,松心自孤往。

明月照吟襟,遥情挹秋爽。

(0)

赵北口

朱阑十二柳毵毵,入水亭台影倒含。

买得鱼舟堪度岁,燕南风景似江南。

(0)

过莺脰湖

山水能娱人,积久动成癖。

自闻莺脰湖,梦寐不忍释。

今从禾中归,迂道此挂席。

层湖敛夕阴,空水混一碧。

鱼标露两三,蟹舍近咫尺。

缅怀元真子,晚作垂纶客。

烟波深复深,蓑笠适其适。

一泛湖中舟,千载仰遗迹。

我有钓竿手,苦为利名役。

大呼渔翁来,乞与数椽宅。

春水桃花红,秋水芦花白。

鼓枻凌苍茫,不知天地窄。

(0)

闻冯柳东登府乞休归里

半年暂酌桃溪月,千里俄归长水居。

幸免折腰为俗吏,径思高枕卧衡庐。

竹垞秋老间移艇,梅里花深伴著书。

谁识故人容鬓改,岁寒依旧上征车。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