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闲坐与闲行,岭上无心云片生。
照镜俱亡人不立,依前日午打三更。
平常闲坐与闲行,岭上无心云片生。
照镜俱亡人不立,依前日午打三更。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祖钦的作品,名为《偈颂七十二首》中的第四十八首。它以日常生活的闲逸场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画面。
首句“平常闲坐与闲行”,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平淡与从容,没有过多的追求和烦恼,只是简单地坐着或漫步在山岭之上。这里的“闲”字透露出一种心境的淡泊和自在。
次句“岭上无心云片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为而治的态度,云朵的自然生成,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仿佛连云都顺应他的心境,无需刻意去追求。
第三句“照镜俱亡人不立”,通过照镜子这一寻常动作,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超然态度。"俱亡"意味着镜子中的人影消失,象征着自我意识的消解,"人不立"则暗示了他已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
最后一句“依前日午打三更”,以时间的转换来深化主题,日午本应是白天最明亮的时候,但诗人却感觉像是深夜的三更,这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漠视,以及对当下时刻的深深体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琐事,传达出禅宗的无我境界和对生命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修行精神。
有客来从东海湄,笔弄丹青自得师。
囊中二像示我亦草草,我于斯人如见之。
溪翁本丰颔,匏翁故多髭。
有神乃在髭颔外,予尝得之朝省委蛇时,客之此艺何太奇。
客言我先祖,曾荷文皇知。
百年貌得几名士,至今海内声犹驰,不才方愧裘与箕。
今予为亲归,早卧江南野。
有形未能图,有影何须写。
君今传我神,谁谓非我者。
君归海上超世尘,应将此纸持示人。
寻常倘有知我者,谓我今吾真未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