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终本无明晦,万象都来一镜空。
松坞昼清人倚树,岩台秋好月和风。
总休计彼居迷悟,不必从予较达穷。
听彻溪声千叠响,只今道与太峰崇。
太虚终本无明晦,万象都来一镜空。
松坞昼清人倚树,岩台秋好月和风。
总休计彼居迷悟,不必从予较达穷。
听彻溪声千叠响,只今道与太峰崇。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居所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人以深邃的哲思融入其中,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首句“太虚终本无明晦”,开篇即点出宇宙本体的纯净与无垠,没有丝毫的昏暗或不明,寓意着世界的本质是清澈透明的。接着“万象都来一镜空”一句,将万物比作映照在空镜上的影像,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与镜像般的完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深刻洞察与理解。
“松坞昼清人倚树,岩台秋好月和风”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好的山居生活画面。白天,松林环绕的小丘上,人们悠闲地倚靠在树下,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夜晚,岩石台前,秋夜的美景与柔和的微风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总休计彼居迷悟,不必从予较达穷”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认为,无论是身处迷雾还是领悟真理,都不必过于计较,因为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充实。这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世界的精神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
最后一句“听彻溪声千叠响,只今道与太峰崇”以溪水的声音作为隐喻,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悟与追求。千层叠响的溪流声,仿佛是大自然最真实的语言,传达着对生命、宇宙以及自身存在的深刻理解。同时,“道与太峰崇”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道德、智慧及精神高度的向往与追求,将个人的修为提升至与崇高的山峰相媲美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充满了诗意与哲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