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居·其五》
《山居·其五》全文
明 / 释弘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太虚终本无明晦,万象都来一镜空。

松坞昼清人倚树,岩台秋好月和风。

总休计彼居迷悟,不必从予较达穷。

听彻溪声千叠响,只今道与太峰崇。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居所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人以深邃的哲思融入其中,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首句“太虚终本无明晦”,开篇即点出宇宙本体的纯净与无垠,没有丝毫的昏暗或不明,寓意着世界的本质是清澈透明的。接着“万象都来一镜空”一句,将万物比作映照在空镜上的影像,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与镜像般的完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深刻洞察与理解。

“松坞昼清人倚树,岩台秋好月和风”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好的山居生活画面。白天,松林环绕的小丘上,人们悠闲地倚靠在树下,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夜晚,岩石台前,秋夜的美景与柔和的微风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总休计彼居迷悟,不必从予较达穷”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认为,无论是身处迷雾还是领悟真理,都不必过于计较,因为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充实。这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世界的精神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

最后一句“听彻溪声千叠响,只今道与太峰崇”以溪水的声音作为隐喻,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悟与追求。千层叠响的溪流声,仿佛是大自然最真实的语言,传达着对生命、宇宙以及自身存在的深刻理解。同时,“道与太峰崇”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道德、智慧及精神高度的向往与追求,将个人的修为提升至与崇高的山峰相媲美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充满了诗意与哲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释弘赞
朝代:明

弘赞(一六一一—一六八六),字在犙。新会人。俗姓朱。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初入肇庆鼎湖莲花洞,翌年礼栖壑于蒲涧,剃染受具。以己事未明,遂度岭而北,遍参诸方。后归鼎湖,为二代住持,号草堂和尚。著有《木人剩稿》等百馀卷。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猜你喜欢

闲居对雨忆钦佩

山馆雨声鸣不休,空阶野泉交互流。

已思吏散得高枕,无奈花发增烦忧。

风波中座忽反覆,乡关在望空夷犹。

安得王郎共促膝,一写幽抱登江楼。

(0)

寄答孙太初

潋滟西湖水,何如太白山。

南峰烧药处,石上锦苔斑。

宝剑横星气,霞浆换雪颜。

题诗投俗吏,三复愧粗顽。

(0)

许彦明过息园同作

永日青林静,来过赋采薇。

琴尊留晚兴,泉石借清辉。

翠筱经年密,丹榴过夏稀。

秋风知尚早,梁燕遽先归。

(0)

送同年王奉常赴阙四首·其一

鹏运方南海,莺迁更上林。

礼容恢国步,人望简天心。

朱绂群公列,彤墀委佩音。

台衡应不远,四海望商霖。

(0)

宿达公房

旧地人重宿,劳生梦一醒。

乱峰明积雪,虚殿纳疏星。

僧发老逾白,佛灯寒更青。

悠然生道念,对坐阅金经。

(0)

寄颜唯乔

憔悴淮阳别,归田近若何。

应知闭户后,祗是注书多。

龙去逃江海,鸿飞挂罔罗。

雪深僵卧夜,县令莫相过。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