佗傺忳忳病易侵,还凭曲檗解烦襟。
不堪有七嵇中散,对影成三李翰林。
仙客已乘箕尾去,世人空向酒垆寻。
可怜后死招魂痛,一纸烧残一片心。
佗傺忳忳病易侵,还凭曲檗解烦襟。
不堪有七嵇中散,对影成三李翰林。
仙客已乘箕尾去,世人空向酒垆寻。
可怜后死招魂痛,一纸烧残一片心。
这首挽诗以深沉哀婉的情感,悼念故人王蔗芗明。首句“佗傺忳忳病易侵”,以“佗傺忳忳”形容故人遭遇困境,疾病缠身,暗示其生前的困顿与痛苦。接着“还凭曲檗解烦襟”,以曲檗(一种中药)比喻通过药物或某种方式来缓解内心的愁苦,暗含对故人精神慰藉的渴望。
“不堪有七嵇中散,对影成三李翰林。”这里运用典故,将故人与历史上的两位文人嵇康和李白相比较,表达了对故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其早逝的惋惜之情。“七嵇”指嵇康,“中散”是他的官职,而“三李”则可能是指李白,此处“三”并非确数,而是泛指,意在强调故人的文采斐然。
“仙客已乘箕尾去,世人空向酒垆寻。”“箕尾”是中国古代星象学中的术语,此处借指仙人离去,表达对故人离世的哀悼。而“酒垆”则是古代酒肆的代称,此处暗示世人仍在寻找慰藉,却已无法找到故人,表达了对故人逝去的深切怀念。
最后,“可怜后死招魂痛,一纸烧残一片心。”“招魂”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仪式,用来召唤亡灵回归,此处表达了对故人离世的悲痛之情。而“一纸烧残一片心”则形象地描绘了悼念者焚烧祭品时内心的痛楚,以及对故人深深的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比、典故的运用,深刻表达了对故人的哀思与怀念,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哀悼诗的独特魅力。
真人已悟,四海名先到。
只为有声闻,却隔了、玄元妙道。
可怜仙骨,落入鬼形骸,一般衰,一般老,空恁一般了。
岂知玄妙,刚被身心傲。
度日若*盲,诮不识、丹砂炉灶。
好将二物,鼎内结成丹,服饵了,得长生,携手归蓬岛。
十年学道,遇明师、指破神仙真诀。
一句便知天外事,万载千年疑绝。
见色明心,闻声悟道,此理难言说。
玄关斡运,心生无限欢悦。
放开匝地清风,迷云散尽,露出青霄月。
万里乾坤明似水,一色寒光皎洁。
玉户推开,珠帘高卷,坐对千岩雪。
人牛不见,悟个不生不灭。
三载施为,十全八九,有些未及功圆。
不曾行疏,所惠自然钱。
也不修斋动众,一麻麦、任润灵田。
非外觅,无中造化,有口妙难言。
道传。
明易象,倒颠光运,天地之先。
觉无形应物,非?
中边。
清静金婴玉姹,虚无里、汞结灵铅。
六铢挂,大罗归去,重受玉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