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任玉女仙台》
《登任玉女仙台》全文
元 / 李孝光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东崦有仙台,仰见地势隔。

冬日转清丽,过午得散策。

山花亦逶迤,山鸟鸣始磔。

微行大松下,其石尽玉脉。

路经福乡井,帝子动精魄。

会意一莞尔,吾道未褊迫。

阮籍竟何物,但作眼青白。

何如张山人,有此扪虱客。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任玉女仙台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人物的思考。

首句“东崦有仙台,仰见地势隔”,点明了地点与视角,仙台位于东边的山头,诗人仰望,感受到与之隔绝的神秘氛围。接着,“冬日转清丽,过午得散策”描述了时间的变化,冬日阳光逐渐变得明亮而清澈,午后时分,诗人得以在山间漫步,享受宁静的时光。

“山花亦逶迤,山鸟鸣始磔”中,“逶迤”形容山花的蜿蜒绽放,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始磔”则描绘了山鸟初鸣的声音,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诗人继续前行,“微行大松下,其石尽玉脉”,在巨大的松树下轻步行走,脚下是如同玉石般光滑的石头,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美好。

“路经福乡井,帝子动精魄”提到诗人经过一处名为“福乡井”的地方,仿佛触动了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可能是对历史的感慨或是对某种精神力量的敬畏。

“会意一莞尔,吾道未褊迫”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即使道路曲折,也应保持乐观的心态,不为困境所束缚。

“阮籍竟何物,但作眼青白”引用了阮籍的故事,阮籍以饮酒著称,此处或许暗指诗人面对世事的态度,选择以超然的眼光看待一切。

最后,“何如张山人,有此扪虱客”将自己与张山人相比,张山人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个隐居山林、与世无争的人物,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自己向往自由、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李孝光

李孝光
朝代:元

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后代学者多称之“李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趋时尚,与杨维桢并称“杨李”。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广。至正七年(1347)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八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1350)辞职南归,途中病逝通州,享年66岁。著有《五峰集》20卷。 
猜你喜欢

题画

人间何处无仙源,尘中回首空云烟。

武陵胜游那可复,流水已逝花徒然。

龙眠才子独超俗,矫如白鹤清如泉。

潘江陆海竟倾泻,偶尔逸兴追斜川。

出世有心非避世,置身早在家山前。

鸭头小艇落君手,桃花锦浪波翻天。

飞红如雨点襟袖,风流直与春争妍。

清溪百曲见平陆,可有秦人旧种田。

莫笑南阳刘子骥,重来已是三千年。

向闻安期洒醉墨,烂霞十里烘婵娟。

移船不羡天上坐,酌酒竟就花间眠。

人生到此自可乐,何必采药求神仙。

问津我亦抱夙志,誓将短棹来延缘。

但恐君才方负济川望,安能扁舟共泛再续《桃源》篇。

(0)

新柳

满眼春光上柳枝,风梳月印弄新姿。

东皇欲织春如锦,不待花成早制丝。

(0)

安邑董心推作舜陵四辨诗见示属和因感记传所载事地可疑者并类及之云·其五

天子行师岂挈家,二妃底事过长沙。

况闻野哭非关礼,斑竹何从染泪花。

(0)

南陔草堂牡丹为曾大父手植雨后方盛开怆然有作

风信轮番又数旬,朝来催起锦帷人。

余阴已到子孙辈,老屋依然富贵春。

舞蝶寻香金粉腻,游蜂酿蜜露丛新。

一卮私向花神酹,好护慈恩院里身。

(0)

春晚旅怀

蹑屩重来问路歧,软红拂拂黯须眉。

西山自立京尘外,青眼看人似昔时。

(0)

题曹山俱为禅人画松泉图

别涧通泉下竹厨,青苔白石任跏趺。

问年记取亲栽树,笑指门前第几株。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