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治奠九有,禹迹亦茫茫。
王泽既饶洽,彝伦复昭彰。
以兹熙皞世,举俗跻乐康。
胡为古道非,极意开边荒。
征行苦锋镝,飞挽失耕桑。
民生既骚屑,天和亦乖伤。
广土竟何益,不救危与亡。
兹事已千载,雄豪有秦皇。
圣治奠九有,禹迹亦茫茫。
王泽既饶洽,彝伦复昭彰。
以兹熙皞世,举俗跻乐康。
胡为古道非,极意开边荒。
征行苦锋镝,飞挽失耕桑。
民生既骚屑,天和亦乖伤。
广土竟何益,不救危与亡。
兹事已千载,雄豪有秦皇。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薛瑄所作的《拟古四十一首》中的第八首。薛瑄,字德温,号敬轩,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儒家思想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此诗通过对历史上的圣治与禹迹的追忆,以及对古代和谐社会的向往,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忧虑。诗中提到“圣治奠九有,禹迹亦茫茫”,赞美了古代圣明君主治理国家的功绩,禹的足迹遍布九州,象征着古代文明的辉煌。接着,“王泽既饶洽,彝伦复昭彰”描述了古代社会的繁荣与秩序,王恩遍及四方,道德规范得以彰显。
然而,诗人随后转向对现实的批判:“以兹熙皞世,举俗跻乐康。胡为古道非,极意开边荒。”他感叹于当今社会虽有繁荣,但偏离了古人追求和谐与道德的道路,过度扩张边境,导致战争频发,人民生活动荡不安。接下来的几句“征行苦锋镝,飞挽失耕桑。民生既骚屑,天和亦乖伤”描绘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自然与社会和谐被破坏的景象。
最后,诗人发出深沉的感慨:“广土竟何益,不救危与亡。兹事已千载,雄豪有秦皇。”他指出,尽管国土广大,却无法挽救国家的危机与灭亡。历史上的雄才大略之士如秦始皇,虽然在统一六国、开拓疆域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最终未能避免国家的衰败。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如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切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代与现实,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薛瑄作为思想家的敏锐观察力和人文关怀。
精舍喧哗外,华灯想望中。
管弦何处客,帘幕去年风。
好斁随尘起,悲欢覆手空。
蟾光无内外,自与此心同。
官冷犹能愿邻好,侧听欢声亦开抱。
朝曦未合败顽冻,来问仙舟已登道。
但见风铃送馀韵,慧佐尊前迹如扫。
汾阳远裔今有人,插架万轴谁能贫。
豪气欲吞天下士,舌上古今时复陈。
熙朝未遇将谁尤,芳辰不乐还自嗔。
聚散浮云眼前过,且作閒人静中坐。
画梁燕子急归来,莫放故园春自老。
胜致久不示,幽居今已该。
盖待出尘子,将作还玄斋。
升高独南望,大巧安用裁。
天目形势落,秋空屏障开。
吴境岸边断,越峰天际回。
双臂龙虎揖,两潮风雨来。
直视江渚印,蛟蜃遗灵胎。
旁闻海门出,波浪生春雷。
平生乐山水,邂逅奚所猜。
秋老竹林冷,攀竹趋岩隈。
得石喜奇怪,且席青钱苔。
泉甘地脉正,吸泉如传杯。
人静道始集,境幽心易灰。
老圃听吾语,勿以慵相推。
勤将日力进,速副韶光催。
长生且有道,当悟接与栽。
务使翠华远,长大如婴孩。
琼蕊覆青径,木香兼荼梅。
疏凿取清浅,结甃移碑材。
飞桥渡流水,俯仰无纤埃。
虽谓夕阳好,见月还徘徊。
卜筑非偶尔,供吟何快哉。
栖养此固足,会晤谁可偕。
《卜居潮山》【宋·黄裳】胜致久不示,幽居今已该。盖待出尘子,将作还玄斋。升高独南望,大巧安用裁。天目形势落,秋空屏障开。吴境岸边断,越峰天际回。双臂龙虎揖,两潮风雨来。直视江渚印,蛟蜃遗灵胎。旁闻海门出,波浪生春雷。平生乐山水,邂逅奚所猜。秋老竹林冷,攀竹趋岩隈。得石喜奇怪,且席青钱苔。泉甘地脉正,吸泉如传杯。人静道始集,境幽心易灰。老圃听吾语,勿以慵相推。勤将日力进,速副韶光催。长生且有道,当悟接与栽。务使翠华远,长大如婴孩。琼蕊覆青径,木香兼荼梅。疏凿取清浅,结甃移碑材。飞桥渡流水,俯仰无纤埃。虽谓夕阳好,见月还徘徊。卜筑非偶尔,供吟何快哉。栖养此固足,会晤谁可偕。
https://shici.929r.com/shici/6yz6sbww4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