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墓傍碑,古称尼父篆。
始沿春秋义,十字固莫浅。
磨敲任牧童,侵剥因野藓。
嗟尔后之人,万言书不显。
季札墓傍碑,古称尼父篆。
始沿春秋义,十字固莫浅。
磨敲任牧童,侵剥因野藓。
嗟尔后之人,万言书不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八)夫子篆》,主要描绘了季札墓边的石碑,碑文为古代孔子所书写的篆体字。诗人强调了这块碑刻的重要性,因为它源于春秋时期的儒家理念,即使是简单的十字,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碑文已经遭受了牧童的磨砺和野藓的侵蚀,显得不太显眼。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后世未能充分理解或重视这些历史遗迹的感慨,认为即使有再多的文字也无法完全展现其价值。整首诗寓含了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忧虑。
濯足常思万里流,几年尘迹意悠悠。
閒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
落日断鸿天外路,西风长笛水边楼。
梦回已悟人间世,犹向邯郸话旧游。
问凌波、并头私语,夜凉谁共料理。
柔情早被鸳鸯妒,怕击水晶如意。香旖旎。
待微雨清尘,略为新妆洗。骚辞漫拟。
搴水末芙蓉,同心轻绝,未说已先醉。
空折损,又堕偷香梦里。藕丝不断新脆。
吴娃小艇无踪迹,也怪半池萍碎。还略纪。
是月冷、鸥眠鹭宿曾惊起。高荷恨倚。
总回首西风,露盘轻泻,清泪似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