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菩萨鬘·其二》
《菩萨鬘·其二》全文
唐 / 孙光宪   形式: 词  词牌: 菩萨蛮

花冠频鼓墙头翼,东方澹白连窗色。

门外早莺声,背楼残月明。

薄寒笼醉态,依旧铅华在。

握手送人归,半拖金缕衣。

(0)
鉴赏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的文学家孙光宪所作,名为《菩萨鬘(其二)》。诗中描绘了一幅春夜宴饮之景。

首句“花冠频鼓墙头翼”,通过“花冠”和“鼓墙头翼”的意象,展现出一种华丽而又带有几分随性的生活情调。在这儿,“花冠”可能指的是酒席上的乐队或歌者戴的装饰,而“鼓墙头翼”则形容其声响四溢,如同羽翼一般。

紧接着的“东方澹白连窗色”,则描绘了清晨的光线透过窗棂,映照出淡淡的灰白色调。这里通过对光影的细腻刻画,传递了一种静谧而又不失繁华的氛围。

“门外早莺声”一句,转向了室外的景象,“莺声”即指黄鹂鸟鸣叫,表明时间已经是清晨,而这种声音常在春天出现,从侧面烘托出季节和环境。

接下来的“背楼残月明”则描绘了夜未尽,窗外的残月依旧明亮,映照着背对楼阁的墙壁。这不仅是景物的写实,更蕴含了诗人对夜晚的留恋和宴会的延续。

“薄寒笼醉态”一句,用以形容春夜微凉中酒后的舒适与惬意,人们在这样的氛围里尽情享受着夜晚的乐趣。

“依旧铅华在”,通过对“铅华”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传统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不舍。这里的“铅华”可能指的是古代女子的装饰品或是诗人的笔墨。

最后两句,“握手送人归,半拖金缕衣”,则描绘了一场宴饮之后,人们告别离去的情景。在这儿,“握手送人归”表达了友情的深厚,而“半拖金缕衣”则形容着离别时的不舍和某种优雅的姿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宴场景的细腻描绘,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享受与留恋,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之情。

作者介绍
孙光宪

孙光宪
朝代:唐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属鸡,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二有传。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北梦琐言》传世。词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刘毓盘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又有王国维缉《孙中丞词》一卷。 
猜你喜欢

答任师中

石城山下居,草草已经岁。

终日对山吟,何尝问阴霁。

自知有义命,百事安拙计。

每蒙亲朋念,尺书来者继。

岂徒问寒温,亦惑慰穷滞。

惟公见爱心,不逐时情替。

亲迂老匠笔,特枉长吟惠。

良金岂雕刻,文锦自灿丽。

太羹充馁肠,灵药去昏翳。

所得适所怀,拜赐敢不励。

诗骚久寂寞,俗士鲜缉缀。

公常得之深,豪赡有规制。

顷闻湖州祸,文字倦且废。

朝廷极仁恕,风俗当训厉。

终令服宽典,不忍投四裔。

吾侪今唱酬,正可颂治世。

况当导情性,无自取罪戾。

敢于韶濩前,率尔献郑卫。

(0)

醉仙

曾共诸仙宴紫微,金钟插羽疾于飞。

醉魂已望三山去,犹整华冠齐羽衣。

(0)

无书

患难人皆恤,谁能绝信音。

宁忘问生死,可是尽浮沉。

信子情无矫,知予咎自深。

严冬见松柏,为有岁寒心。

(0)

累约舍弟纯礼以职事未至

落叶犹同飞,寒鸟犹并枝。

我汝独何负,不得长相随。

偶为细累拘,跬步成天涯。

后日更远适,会合信难期。

尚愿家国宁,且作千日离。

悠悠百年间,几别颜即衰。

从宦非我志,功名徒自欺。

谁言干寸禄,坐使手足违。

逐末背本心,得一万已遗。

我汝粗有识,此事良同悲。

安得长洲田,清水稻百畦。

将汝入故庐,亲戚坐成围。

幼弟就文史,长兄近砭医。

孝谨奉诸宗,祭祀洁四时。

此外逐风月,对酌白酒卮。

毕世为善人,不负生育慈。

斯志傥未遂,终为路人嗤。

(0)

菖蒲

香清自足爱,味厚非所伦。

如何缺缺徒,反以花为真。

花奇不可见,举世皆忌辛。

谁将擢仙骨,愿比芝苗珍。

(0)

送罗郎中登管勾玉局观

五门门里观,松桧日萧疏。

道话忘心境,仙歌作步虚。

坛场高突兀,廊庑四纡馀。

世事多纷扰,君心定了如。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