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萱草可忘忧,忧不能忘已白头。
若说此花能却老,不教慈母葬松楸。
人言萱草可忘忧,忧不能忘已白头。
若说此花能却老,不教慈母葬松楸。
这首诗名为《忘忧花》,由明代诗人胡奎所作。诗中以“忘忧花”为题,探讨了对衰老与忧愁的思考。
首句“人言萱草可忘忧”,引用了萱草这一传统象征忘忧的植物,暗示人们普遍认为萱草能够帮助消除忧愁。然而,第二句“忧不能忘已白头”转折,指出即使萱草能带来暂时的慰藉,但岁月的流逝和白发的出现,仍旧无法抹去内心的忧愁。这里通过“白头”这一形象,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无常。
接着,“若说此花能却老”,诗人进一步提出疑问,如果萱草真的能让人返老还童,那么它是否就能解决衰老带来的所有问题?最后一句“不教慈母葬松楸”,则将话题引向更深层次的情感层面,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和对生命终结的恐惧。诗人似乎在问,如果萱草能让人永葆青春,那么是否还能让失去的母亲重新回到身边,不再葬于松楸之间,即不再去世。
整首诗通过“忘忧花”的意象,巧妙地探讨了人类对于衰老、忧愁以及生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洞察和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淋漓尽日黄梅雨。
断送春光暮。
目断向高楼,持酒停歌,无计留春住。
扑人飞絮浑无数。
总是添愁绪。
回首问春风,争得春愁,也解随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