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篱蕉落贮秋阴,睡足萧然学越吟。
懒似嵇康初不锻,閒于陶令更无琴。
儿童亦习南朝事,风月应怜北客心。
五世图书幸相逐,鬓毛未许雪霜侵。
棕篱蕉落贮秋阴,睡足萧然学越吟。
懒似嵇康初不锻,閒于陶令更无琴。
儿童亦习南朝事,风月应怜北客心。
五世图书幸相逐,鬓毛未许雪霜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首句“棕篱蕉落贮秋阴”以棕篱和凋零的香蕉营造出秋日阴郁的氛围,暗示诗人寓居之处的宁静与寂寥。次句“睡足萧然学越吟”则写出诗人慵懒中带着一丝文人雅兴,效仿越地的吟唱,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懒似嵇康初不锻,閒于陶令更无琴”两句,诗人自比为东晋名士嵇康,虽然懒散少动,但并不乏高雅情趣,甚至比陶渊明更加清闲,无需抚琴自娱。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人士大夫生活方式的认同。
“儿童亦习南朝事,风月应怜北客心”写到连儿童也熟悉南方的历史故事,而诗人身处北方,却能感受到风月间的共鸣,表达了他对故国文化的怀念以及异乡客居的孤独感。
最后两句“五世图书幸相逐,鬓毛未许雪霜侵”则是感慨家传的图书陪伴左右,尽管年华老去,但诗人仍坚守内心,不愿让岁月的风霜侵染自己的精神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闲适中的忧郁情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
贞履无素期,劳生意恒窘。
谁云戒戎路,曾是返初隐。
水宿淹长晷,山行阻修畛。
缥缈对雄标,巑岏发奇蕴。
岩回气如焚,峰去势犹引。
刻削冠青莲,雕镂矗丹笋。
嵁霞上斑剥,石乳下閟硱。
山鬼从文狸,渊灵闷玄蜃。
眷言志藜藿,未遂采芝菌。
即事情已悲,怀贤迹俱泯。
潜吴愧梅福,去汶羞闵损。
人德险未夷,天道明可准。
皋兰岂徒歇,岩桂芳未陨。
岁暮山中人,结言候归轸。
吴兴松雪真奇士,书到通神逼二王。
谩有儿童誇并驾,更无弟子得升堂。
昔闻昆山禾,结实大如黍。
一食能疗饥,再餐可轻举。
大和溢肌发,含真逐仙侣。
左盼东华君,右招西王母。
苍箓手共开,金册笑相旅。
后皇降嘉种,宁遣同宿莽。
杲杲晨出日,祁祁载阴雨。
煦被非一朝,长此千万古。
金仙曾此栖,必有奇胜处。
我初入山口,意向三峰注。
还时气萧飒,只可亭中住。
神凝目力聚,并上峰头去。
流云忽相知,油然满峰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