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得霜根趁雨栽,墙阴踏破一方苔。
甫能引汝清风到,未暇招渠俗子来。
猿讶便当书案立,鹤知早避钓船回。
不妨更了岁寒计,早晚栽松兼种梅。
移得霜根趁雨栽,墙阴踏破一方苔。
甫能引汝清风到,未暇招渠俗子来。
猿讶便当书案立,鹤知早避钓船回。
不妨更了岁寒计,早晚栽松兼种梅。
这首元代诗人洪希文的《种竹》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种竹的过程与感受,以及竹子生长后带来的自然之美和精神之乐。
首句“移得霜根趁雨栽”,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精心挑选竹根,趁着雨水丰沛之际将其移植的情景。霜根暗示了竹子的坚韧与耐寒,预示着新植竹的生命力。接下来,“墙阴踏破一方苔”则描绘了诗人为了给竹子找到合适的生长环境,不惜踏破墙角的一片苔藓,体现了他对竹子生长条件的细心考量。
“甫能引汝清风到,未暇招渠俗子来”两句,既表达了竹子生长后能够带来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氛围,又暗含了诗人对世俗尘嚣的疏远之意,希望在这片竹林中寻得一片心灵的净土。
“猿讶便当书案立,鹤知早避钓船回”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竹林中的猿猴和白鹤赋予了情感,猿猴惊讶于竹子的挺拔,仿佛要将其当作书案站立;白鹤则早早避开,似乎不愿打扰这片宁静。这两句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进一步强调了竹林的清幽与和谐。
最后,“不妨更了岁寒计,早晚栽松兼种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竹林发展的美好愿景,不仅期待竹子在严冬中依然坚韧不屈,还计划在周围种植松树和梅花,营造出四季常青、花香四溢的景象。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也寄托了他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竹林中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