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渚樊山几度秋,大江日夜向东流。
战船浪卷陶公庙,宾幕风回庾亮楼。
烟雨六朝迷夏口,帆樯千里接荆州。
英雄名士俱陈迹,输与沙汀数片鸥。
鄂渚樊山几度秋,大江日夜向东流。
战船浪卷陶公庙,宾幕风回庾亮楼。
烟雨六朝迷夏口,帆樯千里接荆州。
英雄名士俱陈迹,输与沙汀数片鸥。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之隽的《武昌怀古(其二)》,通过对鄂渚樊山、大江、陶公庙、庾亮楼等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六朝兴衰和英雄豪杰已成过往的感慨。首句“鄂渚樊山几度秋”点出时间的流转,暗示历史的沧桑;“大江日夜向东流”则寓言世事如流水,不息向前。
“战船浪卷陶公庙”以战船和陶渊明的庙宇相映,展现出历史的风云变幻;“宾幕风回庾亮楼”借庾亮楼的风回,暗示历史人物的英姿与权势。接下来,“烟雨六朝迷夏口,帆樯千里接荆州”描绘了长江两岸的景色,以及昔日繁华的商业景象。
最后两句“英雄名士俱陈迹,输与沙汀数片鸥”,诗人感慨英雄豪杰的功业已随风消散,只剩下沙洲上的鸥鸟,象征着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无常。整体上,这首诗以景寓情,怀古抒怀,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个人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