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霜将授衣,木叶飘秋岭。
行吟未能休,爱此篱边景。
白衣送酒来,解我襟怀冷。
蒯氏亦何人,作诗名隽永。
其于圣贤乐,茫然如捕影。
鄙哉战国术,纵横任驰骋。
胸中何扰攘,无由定而静。
初霜将授衣,木叶飘秋岭。
行吟未能休,爱此篱边景。
白衣送酒来,解我襟怀冷。
蒯氏亦何人,作诗名隽永。
其于圣贤乐,茫然如捕影。
鄙哉战国术,纵横任驰骋。
胸中何扰攘,无由定而静。
这首明代诗人李贤的《和陶诗·杂诗十二首(其二)》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初霜将授衣,木叶飘秋岭”展现了初秋时节,寒霜将至,树叶飘落,山岭显得凄清的景象。接着,“行吟未能休,爱此篱边景”表达了诗人沉浸在自然景色中的沉思与喜爱,即使行走吟咏也舍不得离开。
“白衣送酒来,解我襟怀冷”一句,通过“白衣送酒”的典故,暗示了友情的温暖,使诗人心情得到舒缓。“蒯氏亦何人,作诗名隽永”则借古人蒯通的诗意,赞美了诗歌的深远意境和长久流传的魅力。然而,“其于圣贤乐,茫然如捕影”又流露出诗人对圣贤之道的追求感到迷茫,如同捕捉虚幻的影子。
最后两句,“鄙哉战国术,纵横任驰骋”批评了战国时期权谋之术的浮躁,而“胸中何扰攘,无由定而静”则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纷扰与渴望宁静的愿望。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个人情感与哲思,体现了明代士人的文化情怀和人生感慨。
吁嗟复吁嗟,吁嗟若为情。
辙水鲋鱼借勺水,何人欲激西江迎。
吁嗟复吁嗟,吁嗟不停口。
枝头黄叶振即落,何人欲倩擎天手。
不如强放吁嗟怀,不如满酌黄金罍。
左手拉洪崖,右手招扬回。
不用舞柘枝,不用歌剪梅。
铿锵天籁空中来,红螺蘸甲葡萄醅。
一饮一石谁与伍,步兵吏部风皆颓。
曲生一剑百累辞,至竟莫若糟邱台。
华山昔日鼾如雷,后来学者吾当魁。
屋傍松竹雨惊觉,笑问周公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