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烦取萧閒,随意入云径。
上堂敲响板,山童质辞令。
地寂室生凉,体畅心逾静。
出门看木阴,佳鸣发清听。
风光匀可爱,水色艳相映。
真契成自怡,归路得新咏。
城市今滞留,将无失幽性。
厌烦取萧閒,随意入云径。
上堂敲响板,山童质辞令。
地寂室生凉,体畅心逾静。
出门看木阴,佳鸣发清听。
风光匀可爱,水色艳相映。
真契成自怡,归路得新咏。
城市今滞留,将无失幽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踏入自然之境的宁静与自由。首句“厌烦取萧閒,随意入云径”表达了诗人对喧嚣城市的厌倦,以及对自然的向往,选择了一条通往云雾缭绕山径的道路。接着,“上堂敲响板,山童质辞令”描绘了在山间寺庙中,诗人与山童的互动,通过敲响板和山童的问答,营造出一种和谐与宁静的氛围。
“地寂室生凉,体畅心逾静”则进一步展现了山中环境的清幽与内心的平静。诗人置身于寂静的环境中,感到身体舒畅,心灵更加宁静。接下来,“出门看木阴,佳鸣发清听”描述了诗人走出室内,欣赏树木的阴凉与鸟儿的清脆鸣叫,这一场景充满了生机与和谐。
“风光匀可爱,水色艳相映”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无论是均匀的风光还是艳丽的水面,都让人心生喜爱。最后,“真契成自怡,归路得新咏”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刻共鸣,使得他心情愉悦,并在归途中创作出了新的诗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心灵慰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回归自然、寻找内心平静的渴望。
使君落魄高阳徒,结交李生仍狂夫。
醉后裂眦一相视,怒发上指浮云徂。
白日并堪出肝胆,黄金谁为收泥涂。
长安少年太巧宦,依倚权门何事无。
失策始就公府辟,得意岂领蛮夷符。
尔今折腰揖下吏,我更掩泣临穷途。
奇数能令遇合变,美才常被功名愚。
武溪毒淫须自爱,九重沈深不可呼。
忆昔终军击南越,乡里小儿何其粗。
荒服尽沾大汉德,单车入郡歌来苏。
固知永宁之州才如斗,天子求贤三辅图。
傥有徵书到迁客,五马好过秦罗敷。
佳客即良夜,此会安可期。
结发为兄弟,晤言今在兹。
层台挺浮云,河汉宛其垂。
积阴濯列宿,三五正参差。
前山殿影乱,雨势坐已移。
皎月出平陵,徘徊当照谁。
清光澄暑气,飒若撤长帷。
潦水明树间,流飙澹华榱。
零露响空林,蟪蛄以鸣悲。
世路良独难,斗酒多所宜。
达人忌荣名,千载同一时。
游子苦行役,驱车自溟渤。
依依平生亲,斗酒日云没。
秋风亦已厉,萧条众芳歇。
何以赠君子,徙倚揽明月。
燕婉当及时,霜雪变华发。
高足蔽天衢,浮云望双阙。
令德一见疑,积毁能销骨。
中怀不复喻,邈若胡与越。
绸缪有故人,知音无仓卒。
常恐远别离,含意向明发。
盈盈猗兰花,深谷何逶迤。
秋风凋奇树,陨萚以葳蕤。
含英即蔓草,不复扬华滋。
岂无王者香,结根非其宜。
孤生感霜雪,采折中心知。
幸君置怀袖,慰此长相思。
亭亭西山柏,自茂凌寒姿。
下流难久居,壮士多所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