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可消忧,长安高酒楼。
楼前双柳树,好系紫骅骝。
何处可消忧,长安高酒楼。
楼前双柳树,好系紫骅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佘翔在明朝长安城中寻找消解忧愁之地的情景。他选择了一个高耸的酒楼作为他的心灵寄托,暗示着借酒浇愁的意蕴。楼前的两棵柳树,不仅增添了景色,也象征着羁旅之人的漂泊与期待,因为古代常以柳树寓意离别和思念。诗人还想象着将自己紫色的骏马(骅骝)系在柳树上,可能寓意着暂时的停留或是对未来的某种期盼。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长安酒楼与柳树的意象,表达了诗人身处繁华都市却内心充满忧虑,寻求暂时解脱的情感状态。
南鸿北雁年年客,有个生涯主不知。
撼动从来忧乐事,夜窗风叶响棠梨。
夜永兰堂醺饮,半倚颓玉。
烂熳坠钿堕履,是醉时风景,花暗烛残,欢意未阑,舞燕歌珠成断续。
催茗饮、旋煮寒泉,露井瓶窦响飞瀑。
纤指缓、连环动触。
渐泛起、满瓯银粟。
香引春风在手,似粤岭闽溪,初采盈掬。
暗想当时,探春连云寻篁竹。
怎归得,鬓将老,付与杯中绿。
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镜。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