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路不在地,马蹄徒苦辛。
上国闻姓名,不如山中人。
大宅满六街,此身入谁门。
愁心日散乱,有似空中尘。
白露下长安,百虫鸣草根。
方当秋赋日,却忆归山村。
静女头欲白,良媒况我邻。
无令苦长叹,长叹销人魂。
岐路不在地,马蹄徒苦辛。
上国闻姓名,不如山中人。
大宅满六街,此身入谁门。
愁心日散乱,有似空中尘。
白露下长安,百虫鸣草根。
方当秋赋日,却忆归山村。
静女头欲白,良媒况我邻。
无令苦长叹,长叹销人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归乡之路的渴望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岐路不在地,马蹄徒苦辛"两句描绘了一种无奈的情景,旅途中的艰难与孤独。接着,"上国闻姓名,不如山中人"表明了诗人的内心更向往于山间的宁静生活,而非尘世的名利。
"大宅满六街,此身入谁门"则是对繁华都市生活的一种嘲讽,虽然有着宏伟的建筑,但个体在其中却显得渺小和迷失。"愁心日散乱,有似空中尘"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
"白露下长安,百虫鸣草根"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同时也映射出一种孤寂与荒凉之感。"方当秋赋日,却忆归山村"则是诗人在秋天这个季节里,对归乡的强烈渴望。
最后两句"静女头欲白,良媒况我邻。无令苦长叹,长叹销人魂"中,"静女头欲白"可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良媒况我邻"则是对周围环境的一种感慨。"无令苦长叹,长叹销人魂"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悲哀和精神上的耗损。
整首诗通过对比山中与都市生活,对个人在社会中的迷失状态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