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唁知即》
《唁知即》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古风

搆屋须良材,楚僧领此役。

不畏北风寒,不避豺虎食。

披蓁陟崇阿,两足罗荆棘。

得木放中流,倏忽天宇黑。

陈桥既易王,各郡未捧檄。

盗贼变路人,草木皆锋镝。

一衲百结馀,竟与貂裘敌。

四逢狄梁公,褫夺遭辟易。

蚊虻咋肌肤,风涛啮指骨。

辛苦两月来,生死换得失。

依稀尾生信,髣髴盲龟值。

将军略地来,川陆皆罗织。

不必问珠玑,粗岂遗木殖。

嗟哉竟徒劳,抱病空叹惜。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楚僧在艰苦环境中为建造房屋而获取木材的过程,以及他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挑战。诗中充满了对楚僧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首句“搆屋须良材,楚僧领此役”,点明主题,说明建造房屋需要优质木材,而楚僧负责这项任务。接下来,“不畏北风寒,不避豺虎食”两句,展现了楚僧面对恶劣环境时的勇敢与无畏,他不惧严寒,也不怕野兽的威胁。

“披蓁陟崇阿,两足罗荆棘”描述了楚僧在艰难的山路上跋涉,荆棘丛生,但他依然坚持前行。接着,“得木放中流,倏忽天宇黑”则表现了楚僧在河流中取得木材后,天空突然变得漆黑,暗示了夜晚的来临或某种不祥之兆。

“陈桥既易王,各郡未捧檄”可能暗喻了历史上的某个事件,如陈桥兵变,但这里的“易王”和“捧檄”具体指向不明,可能是象征性的表达,强调了权力更迭和社会变革。

“盗贼变路人,草木皆锋镝”描绘了社会动荡,盗贼横行,连路边的草木都成了危险的象征,形象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危险。

“一衲百结馀,竟与貂裘敌”通过对比僧人的破旧袈裟与贵族的貂皮大衣,突出了楚僧生活的简朴与坚韧。

“四逢狄梁公,褫夺遭辟易”可能是指楚僧在四处寻找木材的过程中,遇到了权贵的阻挠或剥夺,被迫退缩。

“蚊虻咋肌肤,风涛啮指骨”进一步描绘了楚僧在寻找木材过程中的艰辛,无论是昆虫叮咬还是自然界的风暴,都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辛苦两月来,生死换得失”总结了楚僧两个月的努力,虽然付出了巨大的辛劳,但最终是否有所收获并未明确说明,留下了一丝悬念。

“依稀尾生信,髣髴盲龟值”引用了两个典故,尾生守信的故事和盲龟遇值的比喻,表达了对楚僧坚守信念和等待机会的赞美。

“将军略地来,川陆皆罗织”可能暗示了战争或征服的到来,整个地区都被笼罩在紧张和恐惧之中。

“不必问珠玑,粗岂遗木殖”可能是在强调,即使在混乱的时代,人们也应坚守本分,不必过分追求名利,即便是最基础的生活需求也应得到满足。

“嗟哉竟徒劳,抱病空叹惜”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楚僧辛勤努力却可能徒劳无功的感慨,以及对他因病痛而无法继续奋斗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楚僧的故事,反映了明代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现实,同时也歌颂了人物的坚韧不拔和高尚品质。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兵要望江南·其三委任第一

当权将,其责重如山。

社稷存亡全在尔,安危君父一时间。须要立功还。

(0)

长信宫

一从同辇辞君宠,已分齐纨赋妾诗。

别院花红休怅望,亦曾开在阿娇时。

(0)

□姚岩杰诗

明月照巴山。

(0)

送凌行婆颂

当机直面提,直面当机疾。

报尔凌行婆,哭声何得失。

(0)

十二时歌·其十

黄昏戌,独坐一间空暗室。

阳焰灯光永不逢,眼前纯是金州漆。

钟不闻,虚度日,唯闻老鼠闹啾唧。

凭何更得有心情,思量念个波罗蜜。

(0)

十二时歌·其八

晡时申,也有烧香礼拜人。

五个老婆三个瘿,一双面子黑皴皴。

油麻茶,实是珍,金刚不用苦张筋。

愿我来年蚕麦熟,罗㬋罗儿与一文。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