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不复叹涂穷,有侄贤如阮仲容。
净观庵中诗作社,水西山下酒分钟。
东平不复叹涂穷,有侄贤如阮仲容。
净观庵中诗作社,水西山下酒分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的《叔共出近诗百馀篇携归灯下读竟题小诗其后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对侄子才华的赞赏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首句“东平不复叹涂穷”,借用了古代成语“东施效颦”之意,暗喻侄子的才华如同阮籍一样,虽身处困境而不失风骨,不再感叹命运的不公。这里巧妙地将侄子与历史上的名士阮籍相提并论,赞美了侄子的才情。
接着,“有侄贤如阮仲容”一句直接点明了对侄子的赞誉,将侄子比作阮籍,进一步强调了侄子的才华和品德。
“净观庵中诗作社,水西山下酒分钟”描绘了一幅诗意盎然的画面。净观庵中,诗人们聚在一起,以诗会友,共同探讨诗歌艺术;水西山下的酒馆里,大家举杯畅饮,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歌创作的氛围,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侄子才华的赞美和对诗歌创作、生活情趣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是一首充满诗意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春意满南国,花动雪明楼。
千坊万井,此时灯火隘追游。
十里寒星相照,一轮明月斜挂,缥缈映红球。
共嬉不禁夜,光彩遍飞浮。
艳神仙,轰鼓吹,引遨头。
文章太守,此时宾从敌应刘。
回首升平旧事,未减当年风月,一醉为君酬。
明日朝天去,空复想风流。
阿环家住阆风顶,绛阙瑶台相接。
翳凤乘鸾人不见,隐隐霓裳云衱。
秀骨贞风,长眉翠浅,映白喉红颊。
非烟深处,渺然云浪千叠。
一笑徐福扁舟,春风空老尽,当时童妾。
骨冷魂清惊梦到,同看碧桃千叶。
寄语青童,何时丹就,为我留穷笈。
天鸡催晓,却愁吹堕尘劫。
千古钓台下,老尽去来人。
倚空绝壁,朝暮秀色只如春。
高挂瀑泉千尺,洗到云根山骨,无处着风尘。
秋尽玉壶冷,别是一乾坤。
问当日,中兴将,汉功臣。
云台何在,寂寞谁复记丹青。
争似先生标致,长共清风明月,不减旧精神。
无限兴亡意,舒卷在丝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