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隔重慈,一年又半矣。
何以慰羁愁,所幸书一纸。
忆昔别母时,干戈方未已。
长江限南北,扰扰苦流徙。
家贫亲且老,饥驱无定止。
遥知倚闾人,日日念游子。
昨宵魂梦中,髣髴归乡里。
中夜起徘徊,梦境难悬拟。
频望消息来,万金真可抵。
胡为年复年,沈沈竟如此。
登高望白云,独叹秋风里。
屈指隔重慈,一年又半矣。
何以慰羁愁,所幸书一纸。
忆昔别母时,干戈方未已。
长江限南北,扰扰苦流徙。
家贫亲且老,饥驱无定止。
遥知倚闾人,日日念游子。
昨宵魂梦中,髣髴归乡里。
中夜起徘徊,梦境难悬拟。
频望消息来,万金真可抵。
胡为年复年,沈沈竟如此。
登高望白云,独叹秋风里。
这首诗是金武祥在清末近现代初时期所作的《望家书二首》之一。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离家在外的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句“屈指隔重慈,一年又半矣”,诗人以屈指计算时间的方式,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点明了与家人相隔的时间之长。接着,“何以慰羁愁,所幸书一纸”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通过一封家书来寄托对家人的思念和安慰。
接下来的“忆昔别母时,干戈方未已”两句,回忆了离家时的背景,当时战乱尚未平息,环境动荡不安,这为离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增添了一层厚重的情感色彩。紧接着,“长江限南北,扰扰苦流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离家后的生活状态,长江成为南北的界限,诗人和家人被迫四处流离,生活艰辛。
“家贫亲且老,饥驱无定止”两句,直接揭示了家庭的贫困和亲人年迈的事实,以及诗人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的艰难。最后,“遥知倚闾人,日日念游子”两句,通过想象家人在家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家人对他的每日牵挂。
“昨宵魂梦中,髣髴归乡里”两句,描述了诗人夜晚在梦中回到了故乡,虽然梦境美好,但醒来后却只能“中夜起徘徊,梦境难悬拟”。这种对现实与梦境的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对家的渴望和思念之情。
“频望消息来,万金真可抵”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书的期待和珍视,认为一封家书的价值堪比万金,体现了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然而,“胡为年复年,沈沈竟如此”两句,又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生活困境的无奈和忧虑。
最后,“登高望白云,独叹秋风里”两句,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心中满是对家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感慨,独自在秋风中叹息,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孤独而又深情的心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内心活动,深刻地展现了离家在外的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盼。
清时无事奏明光,不遣当关报早霜。
中禁词臣寻引领,左川归客自回肠。
郎君下笔惊鹦鹉,侍女吹笙弄凤凰。
空寄大罗天上事,众仙同日咏霓裳。
待得郎来月已低,寒暄不道醉如泥。
五更又欲向何处,骑马出门乌夜啼。
户外重阴黯不开,含羞迎夜复临台。
潇湘浪上有烟景,安得好风吹汝来。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
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
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
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
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
愁将铁网罥珊瑚,海阔天翻迷处所。
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
研丹擘石天不知,愿得天牢锁冤魄。
夹罗委箧单绡起,香肌冷衬琤琤珮。
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鼍鼓沉沉虬水咽,秦丝不上蛮弦绝。
常娥衣薄不禁寒,蟾蜍夜艳秋河月。
碧城冷落空蒙烟,帘轻幕重金钩栏。
灵香不下两皇子,孤星直上相风竿。
八桂林边九芝草,短襟小鬓相逢道。
入门暗数一千春,愿去闰年留月小。
栀子交加香蓼繁,停辛伫苦留待君。
阊门日下吴歌远,陂路绿菱香满满。
后溪暗起鲤鱼风,船旗闪断芙蓉干。
轻身奉君畏身轻,双桡两桨樽酒清。
莫因风雨罢团扇,此曲断肠惟北声。
低楼小径城南道,犹自金鞍对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