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惯歧路,不怕唱阳关。
朝来印绶解去,今夕枕初安。
莫是散场优孟,又似下棚傀儡,脱了戏衫还。
老去事多忘,公莫笑师丹。笔端花,胸中锦,两消残。
江湖水草空旷,何必养天闲。
久苦诸君共事,更尽一杯别酒,风露夜深寒。
回首行乐地,明日隔云山。
半世惯歧路,不怕唱阳关。
朝来印绶解去,今夕枕初安。
莫是散场优孟,又似下棚傀儡,脱了戏衫还。
老去事多忘,公莫笑师丹。笔端花,胸中锦,两消残。
江湖水草空旷,何必养天闲。
久苦诸君共事,更尽一杯别酒,风露夜深寒。
回首行乐地,明日隔云山。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其四》。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表达一种对过往生活的回顾和反思,以及对未来某种淡然的期待。
“半世惯歧路,不怕唱阳关。”这里的“歧路”指的是曲折的小路,而“阳关”则是边塞之地的一首古诗名,常用来比喻离别。作者自信地表达了即使面对人生的曲折和离别,也不再感到害怕。
“朝来印绶解去,今夕枕初安。”这里的“印绶”可能指的是官职或官印,作者在说早晨还担任着某个职务,但到了晚上已经卸任,心中终于得以安宁。
接下来的“莫是散场优孟,又似下棚傀儡,脱了戏衫还。”则是在比喻自己如同戏剧结束后脱掉戏服的演员,表达了一种从繁忙和束缚中解脱出来的心情。
而“老去事多忘,公莫笑师丹。”则是作者对年龄增长、记忆衰退的一种无奈,同时也是一种自嘲,希望别人不要因为自己记性不好而笑话。
“笔端花,胸中锦,两消残。”这里的“笔端花”和“胸中锦”可能指的是文学创作和内心的才华,但随着时间流逝,这些才华也渐渐消散。
最后,“江湖水草空旷,何必养天闲。久苦诸君共事,更尽一杯别酒,风露夜深寒。”则是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对过去与朋友共同经历的事情表示怀念,并提议再喝一杯别离之酒,感受那夜晚的凉意。
整首诗通过作者的自述和情感流露,展现了一个从官场中脱身、开始追求精神自由的过程。这种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常见主题,也体现了诗人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江南旧物澄心纸,百数十年谁得此。
挥毫无复老元章,付与承家大儿子。
展开素幅作湖山,点染兴入苍烟间。
偶然墨云起霮䨴,风雨偃林生暮寒。
笔端奋迅有疾急,雨气淋漓纸犹湿。
世人藏画尚精微,到此精微下风立。
流寓东南谁与邻,倾怀付与李家亲。
忽因缴駮论资格,纸上数峰微笑人。
少年不识愁何物,南陌东郊恣游佚。
衰老情怀懒出门,坐对青山遂终日。
向时意气宁愁老,今日方知少年好。
北邙多见白杨风,三山岂有长生草。
君不见西山日,又不见西风树。
晚霞作态不多时,病叶衰红将委地。
回头为语少年人,有酒莫负花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