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南来,的是濂溪正派;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吾道南来,的是濂溪正派;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此联以对仗工整、寓意深远著称,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吾道南来,的是濂溪正派”一句,首先提到“吾道”,暗含了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这里的“南来”并非实指地理方位,而是象征着思想的传播与延续。“濂溪正派”指的是周敦颐,他是北宋时期理学的开山鼻祖,被尊为“濂溪先生”。这一句通过“吾道”与“濂溪正派”的联系,强调了儒家思想的源远流长和其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紧接着,“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一句,运用了自然界的景象来隐喻文化的传承与影响。长江与湘江虽分属不同流域,但长江之水最终汇入大海,象征着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融与影响。这里以“湘水余波”比喻周敦颐及其理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如同湘江之水汇入长江,虽是源头之一,却也融入了更广阔的水流之中,体现了文化传承的连续性和广泛性。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不仅赞美了周敦颐及其理学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与融合的肯定。
马道驿臣八十五,身寄西秦家东鲁。
耳聋齿脱鬓如霜,出入逢迎状伛偻。
路接青桥与武关,栈道崎岖无与伍。
不卑小官有展禽,不薄乘田有尼父。
尔心岂是学圣贤,蜗角蝇头良自苦。
余也东朝师保臣,罔生六十负君亲。
抗章十数不得请,今始给驿归梁岷。
宦情见尔如胶漆,方信余为勇退人。
长风吹高海底月,半落洮河色如雪。
胡笳写出陇头声,千声万声吹不歇。
此时都尉兵初尽,此夕单于阵方结。
沸地黄沙冻欲牢,连天白草烧难热。
玉箸啼还遍,红颜坐相诀。
《杨柳》曲中离别久,《梅花》管里音书绝。
胡笳本是从胡起,曲曲缘云咽流水。
飞入重城怨已深,听临遥塞愁应死。
谁知沙畔卷寒芦,一曲能消胆气粗。
更使胡雏双泪落,万群嘶月过飞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