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落杏花枝,寒食春愁春较迟。
秦帝峰回云未散,伯牙台暗雨如丝。
鵁鶄晓涨横塘上,榆柳新烟禁火时。
谁更乐游原畔望,二陵只有草离离。
东风吹落杏花枝,寒食春愁春较迟。
秦帝峰回云未散,伯牙台暗雨如丝。
鵁鶄晓涨横塘上,榆柳新烟禁火时。
谁更乐游原畔望,二陵只有草离离。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雨中的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自然之美。
首句“东风吹落杏花枝”,以春风轻拂,杏花飘落的景象开篇,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也暗示了季节更替的短暂与美好易逝。接着,“寒食春愁春较迟”一句,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寒食节的哀愁似乎比春天本身来得更早,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忧思。
“秦帝峰回云未散,伯牙台暗雨如丝”两句,运用典故,秦始皇的山峰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伯牙弹琴的台地在细雨中显得格外幽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深远与个人情感的渺小。
“鵁鶄晓涨横塘上,榆柳新烟禁火时”描绘了一幅清晨水塘涨满,岸边榆柳新绿,空气中弥漫着禁火期特有的烟雾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清明时节特有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节日中对祖先的怀念与祭奠。
最后一句“谁更乐游原畔望,二陵只有草离离”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乐游原是古代人们游玩赏景之地,而今却只剩下荒草一片,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匹马萧萧一剑持,出门长啸向京师。
生平不受公孙识,慷慨思酬国士知。
海内一家天地位,江东千里帝王基。
文章欲借山川助,游说羞将口舌移。
沈老著鞭殊觉早,荀君张弩未为迟。
义兴取道聊从便,溧水浮槎信亦宜。
绿树莺花堪对酒,青云轩冕本无期。
新亭流涕成何事,独立春风细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