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底风吹紫锦囊,宫炉应近更添香。
试看沉色浓如泼,不愧逢君翰墨场。
叶底风吹紫锦囊,宫炉应近更添香。
试看沉色浓如泼,不愧逢君翰墨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宫廷内紫牡丹盛开的场景。首句“叶底风吹紫锦囊”,通过“风吹”和“紫锦囊”暗示牡丹花在微风中摇曳,仿佛锦囊中的珍宝般被轻轻呵护。次句“宫炉应近更添香”,进一步渲染了宫廷的奢华氛围,炉火之旁的香气可能更加浓郁,与牡丹的芬芳相映成趣。
第三句“试看沉色浓如泼”,诗人运用比喻,形容牡丹花瓣深沉的紫色犹如颜料倾泻一般,色彩饱满而浓烈。最后一句“不愧逢君翰墨场”,诗人以“君”指代欣赏者,表达对牡丹的赞美,认为它在如此高雅的环境中绽放,实至名归,如同在文人墨客聚集的翰墨场中一样光彩夺目。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紫牡丹在宫廷中的华贵与艺术气息,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欣赏和对其品质的肯定。
山口挂残月,树色晓青苍。
登危陟层坂,历险凌崇冈。
力衰五步歇,仆夫相扶将。
下瞰同旅人,伛偻行趋跄。
顾余头白翁,驱策游何方。
故人有黄子,绾绶宰江乡。
畴昔枉尺书,走使过洺漳。
温语慰衰朽,冰雪洒肝肠。
吾里值岁俭,尽室无宿粮。
老妻裙不完,稚子充糟糠。
苦被八口累,奔迫道阻长。
黄子敦古处,不与俗士行。
车笠有前期,久要应不忘。
局促返旧居,鸡犬共一轩。
缩头床下雨,眯眼灶中燔。
南风怪事发,正当子夜前。
排墙得生命,再拜告九圆。
臣年已五十,否极不终还。
发言多冒人,举足辄违天。
半生滨十死,两火际一年。
莫言茅屋陋,宾客非等闲。
鬼目不相瞷,而逊华堂坚。
其理不可解,辨说空田田。
昨者刘伯绳,为我不安眠。
仆本方外人,岂终保丘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