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维心方刊正三国史某以精笔遗之蒙饷大篇为谢气格浑然三复感叹漫依元韵奉和芜陋增愧》
《维心方刊正三国史某以精笔遗之蒙饷大篇为谢气格浑然三复感叹漫依元韵奉和芜陋增愧》全文
宋 / 沈与求   形式: 古风  押[盐]韵

诸豪雄誇剑芒铦,毛锥敛避收馀尖。

椟间黯黮渴铜雀,案上爬沙枯玉蟾。

学堂山人有遗裔,笔力大可千人兼。

掉头不肯书柿叶,酒酣起舞怒奋髯。

十年归坐溪口屋,傲视冠冕犹髡钳。

草玄草圣聊戏耳,如医识药信手拈。

迩来直笔到三国,去取法度何森严。

眼中青白世矜异,皮里阳秋谁顾瞻。

更怜中书今且老,鸡毛苇管争出奁。

悬知入手便狞劣,那复助子穷幽潜。

我持妙颖急送似,标题珍重存华签。

势如执法贵心正,俗病要以此语砭。

挥扫定见龙蛇走,紬绎何惮岁月淹。

须知笔意似人意,柔顺未必非凶憸。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以独特的笔力和深邃的思想,对历史进行了独到的解读和记录。诗中的“诸豪雄夸剑芒铦,毛锥敛避收馀尖”两句,将这位文人与剑客、武士相对比,强调了他在文坛上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通过“椟间黯黮渴铜雀,案上爬沙枯玉蟾”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作品的深沉与不凡。

接着,“学堂山人有遗裔,笔力大可千人兼”赞扬了这位文人的后代继承了先祖的才华,其笔力足以媲美众多文人。而“掉头不肯书柿叶,酒酣起舞怒奋髯”则刻画了他不拘一格、率性而为的个性,以及在创作时的激情与投入。

“十年归坐溪口屋,傲视冠冕犹髡钳”表现了他远离世俗、独立思考的生活态度,即使面对权贵也不屈服。在“草玄草圣聊戏耳,如医识药信手拈”中,诗人又巧妙地将历史记录比作医生诊断病症,强调了其作品的精准与深刻。

“迩来直笔到三国,去取法度何森严”点明了这位文人专注于三国历史的记录,其严谨的写作态度令人敬佩。“眼中青白世矜异,皮里阳秋谁顾瞻”则表达了他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最后,“更怜中书今且老,鸡毛苇管争出奁”暗示了这位文人年事已高,但仍有人继承其衣钵,继续进行历史的研究与记录。“悬知入手便狞劣,那复助子穷幽潜”预示了后人接过其笔墨,将能深入探索历史的奥秘。

整首诗通过对这位文人及其作品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成就,也体现了对历史研究的重视与尊重。诗中蕴含的深邃思想和丰富情感,使得读者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与价值。

作者介绍
沈与求

沈与求
朝代:宋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猜你喜欢

颂古三十六首·其三十

沩峤冬天轰霹雳,仰山夏月降严霜。

铁锤两个都无孔,打就乾坤自厮当。

(0)

琼上人之杭

怀抱琼瑶一段奇,通身富贵少人知。

四藤击碎还收拾,摊向皇都卖与谁。

(0)

寄冲退处士章察

未遂山中吟,时闻世上音。

笑言失真诠,尘秽浊神襟。

归植南园芝,驰他北溟金。

千日勤耕耘,自然生瑶琳。

(0)

颂古三十一首·其十六

四面洪波万丈深,上天无路地无门。

个中有理应难诉,不是愁人也断魂。

(0)

颂古三十一首·其二十

饥火炎炎烧断肠,亲逢王膳不能尝。

可怜并逐溪流去,百亿沧溟透底香。

(0)

颂一百则·其九

句里呈机劈面来,烁迦罗眼绝纤埃。

东南西北门相对,无限轮锤击不开。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