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夏同惟学惟长舅尊游二圣禅林检藏有述·其二》
《初夏同惟学惟长舅尊游二圣禅林检藏有述·其二》全文
明 / 袁宏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丈六空传草一茎,莲台肃肃古先生。

夜深虚阁听龙语,世远枯松赞佛名。

蒲榻参来知行浅,稻田栽就觉身轻。

等閒法法都如梦,眼底何劳觅化城。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初夏时节与亲戚一同游览禅林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宗修行的意境和作者的内心感悟。

首联“丈六空传草一茎,莲台肃肃古先生”以夸张的手法,将禅林中的景象与古代高僧的形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丈六,可能象征着高僧的威严与智慧;草一茎,可能是对修行中细微事物的关注,也暗喻着佛法的博大精深。莲台肃肃,既指禅林环境的清静,也隐含着对佛法纯洁与神圣的敬仰。

颔联“夜深虚阁听龙语,世远枯松赞佛名”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夜深时分,作者在空旷的阁楼中倾听仿佛来自龙的言语,这既是对自然界的奇妙想象,也是对佛法深奥哲理的领悟。同时,远处的枯松在风中摇曳,似乎在为佛名唱颂,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寓意着佛法的永恒与不朽。

颈联“蒲榻参来知行浅,稻田栽就觉身轻”则转而描写作者在禅修过程中的内心体验。蒲榻,即蒲草制成的坐垫,常用于禅修时使用。作者通过参悟,认识到自己的修行之路还很漫长,但同时也感到心灵的轻盈与自在。稻田栽就,则可能象征着作者在修行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如同稻田经过耕耘后收获的喜悦。

尾联“等閒法法都如梦,眼底何劳觅化城”总结了作者的感悟。他认为,所有的佛法修行都如同梦境一般,虚幻而不真实,因此不必过分追求外在的成就或目标(化城,佛教中比喻通往解脱的途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佛法深刻的理解和对修行本质的洞察,即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觉醒和自我超越,而非外在的物质追求或形式上的仪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在禅林修行中的独特体验和深刻思考,以及对佛法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袁宏道

袁宏道
朝代:明   字:中郎   号:石公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生辰:1568~1610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
猜你喜欢

寄友人

面熟青山亦故人,霜逢肯负月粼粼。

如闻行李且家住,未必梅花知路贫。

荠老自堪供野饭,罾寒谁与鲙溪鳞。

商量只有归耕是,不料归耕也误身。

(0)

送章监丞守广信·其二

勇去何为者,寻盟少可人。

雁声江国晓,梅蕊雪篱春。

同舍谁如子,为州独有亲。

月岩吟处碧,物物是吾仁。

(0)

浇花

篱落花无赖,春寒手自治。

但留根本在,终有发生时。

雨露曾何择,山林未易移。

吾知勤抱瓮,一任化工为。

(0)

知郡陈告院挽诗

旧隐真仙宅,论诗得老干。

云沈海屋古,书拥雪灯残。

一棹横秋色,九华生暮寒。

空馀青眼在,肯作故人看。

(0)

社日次韵·其二

邂逅治聋酒,春风免破除。

燕来双鬓雪,花覆一床书。

野碓生茨草,山盂饱饭蔬。

宰平无此手,自觉老怀纾。

(0)

次韵费司法·其二

山居未省佩弦韦,紧闭柴扉不问谁。

自钓鳜鱼西塞雨,久盟猿鹤北山移。

古今不遇岂惟我,宇宙无穷付与诗。

直道背时宁敢尔,白云深处要耘芝。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