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两地忽三年,抚字催科俱惘然。
墨绶方惭臣职旷,丹书复荷主恩偏。
九边此日仍多垒,四海何时可息肩。
为语登闳新谏议,苍生满眼尽堪怜。
悠悠两地忽三年,抚字催科俱惘然。
墨绶方惭臣职旷,丹书复荷主恩偏。
九边此日仍多垒,四海何时可息肩。
为语登闳新谏议,苍生满眼尽堪怜。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的《考绩(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官职与责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首联“悠悠两地忽三年,抚字催科俱惘然”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对官务的感慨。诗人感叹时光飞逝,三年间虽身处两地,却未能妥善处理政务,抚育百姓与催促赋税的工作都显得茫然无措。
颔联“墨绶方惭臣职旷,丹书复荷主恩偏”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自己职责的反省与感激之情。他承认自己在履行职责上有所疏漏,感到惭愧;同时,他也深知自己能够担任此职,得益于君主的信任与恩赐,对此心怀感激。
颈联“九边此日仍多垒,四海何时可息肩”则将视野扩展至国家的边疆与广阔的天下,表达了对国家安宁与人民安居乐业的渴望。尽管边疆仍有战事,四海之内仍需劳役不断,诗人期盼着国家早日实现和平,让百姓得以休息。
尾联“为语登闳新谏议,苍生满眼尽堪怜”是对新任谏议官的寄语,希望他们能关注民生,体恤百姓的疾苦。诗人以满眼的苍生之苦,表达了对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公正的期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官职责任的深刻反思,也有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作为官员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结庐占城市,初岂卜云吉。
谒医并治庖,二事便衰疾。
乘除徐自笑,翻觉此计失。
经年不见山,无异处暗室。
平生痼烟霞,岁晚成俗物。
安得百尺楼,屋上高突兀。
列岫拥青来,爽气助佔毕。
尝试与匠谋,工费猬毛出。
俸馀强弩末,家事空囊涩。
经营十年馀,高兴竟萧瑟。
人生不如意,十事常六七。
身今况迟暮,长算屈短日。
纵成此段奇,发白何由漆。
且学商山翁,弯跧蛰霜橘。
歙维群山囿,漫仕富英杰。
清标照人寒,玉笋森积雪。
嗟余独委琐,无用等木屑。
又如道傍李,味苦不堪折。
归舟坐成泛,去马亦已刷。
三年风波险,尽付一笑阅。
惟君同怀抱,各坐天机拙。
我家鸱夷子,竹帛照吴越。
云仍无肖似,頫首愧前哲。
若家卧龙公,事业管萧埒。
期君踵祖武,勿惜儿女别。
言狂举白浮,醉倒霜松折。
浴日苍茫水,扪星缥缈楼。
神光来烛夜,寿木不知秋。
海内五峰秀,天涯双径游。
爱山吾欲住,衰疾懒乘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