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华严合论》
《读华严合论》全文
明 / 陶望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禅心端合一生休,偈价真堪万死酬。

虚有身形似腰鼓,愧无手指发箜篌。

谩翻小本《华严论》,为送初凉叶落秋。

顶发欲斑除未得,只应枯瘦拟比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uáyánlùn
míng / táowànglíng

chánxīnduānshēngxiūjiàzhēnkānwànchóu

yǒushēnxíngyāokuìshǒuzhǐkōnghóu

mànfānxiǎoběnhuáyánlùn》,wèisòngchūliángluòqiū

dǐngbānchúwèizhīyìngshòuqiū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陶望龄的《读华严合论》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禅理的深深沉醉和执着。首句“禅心端合一生休”揭示了诗人认为修行禅定的心境足以度过一生,禅修成为他生活的全部。次句“偈价真堪万死酬”则强调了佛法教义在他心中的价值,认为即使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值得去追求和理解。

第三句“虚有身形似腰鼓”,以形象的比喻描绘出诗人虽然身在尘世,但心境如腰鼓般空灵,暗示他已超脱形骸的束缚。第四句“愧无手指发箜篌”则表达了对自己未能精通音乐的自谦,同时也暗含了对佛法精深的敬畏,因为弹奏箜篌需要技艺,而参悟佛法却需要智慧。

第五句“谩翻小本《华严论》”写诗人研读佛经,虽是浅尝辄止,但足以带来心灵的清凉,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最后一句“顶发欲斑除未得,只应枯瘦拟比丘”描绘了诗人年华老去,白发渐生,但他并未达到理想的境界,只能以枯瘦的僧人自比,表达了他对佛法追求的坚定与执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虔诚态度,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陶望龄

陶望龄
朝代:明

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他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三的成绩,做了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国史;曾升待讲,主管考试,后被诏为国子监祭酒。陶望龄为官刚直廉洁,不受滋垢。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学为最大乐事。他把做学问也当作息歇,并用“歇庵”二字名其居室,学人有时也称他为歇庵先生。陶望龄生平笃信王守仁“自得于心”的学说,认为这是最切实际的“著名深切之教”。工诗善文,著有《制草》若干卷、《歇庵集》20卷、《解庄》12卷、《天水阁集》13卷。
猜你喜欢

又叠闲字韵四首送李宫詹山公归都门·其二

史馆清华未是闲,衮衣何幸在东山。

雕鞍晚觅菩提寺,彩鹢朝移荔子湾。

得御名流盈座上,著书关令候行间。

皇华使命殊三晋,不向诸侯问玉环。

(0)

弹琴

幽人何所有,虚室有清弦。

素手偶为抚,秋心一渺然。

月摇寒岛树,风落夜山泉。

直自回元气,鸿濛太古前。

(0)

岁除杂感十首·其十

阅世浮云变,观心万累空。

雄雌欧冶剑,得失楚人弓。

先甲年重值,玄英月又穷。

算来终岁事,诗律也输公。

(0)

寄祝冯再来中丞是日值立春三首·其二

官为白简生风地,德应青阳解冻天。

欲使疮痍归衽席,顿将鸾凤易鹰鹯。

精诚星日高难格,忠信波涛涉亦全。

金马棠阴无恙否,石羊城下已三年。

(0)

寄汤惕庵先生

早辞旄节遂抽簪,渺渺高踪不可寻。

江上二毛生子舍,天中孤月照臣心。

青松自必千年老,白石聊为半夜吟。

近别海头无一字,壶公岩迥璧潭深。

(0)

走笔送潘子登

五峰登眺二年同,送尔东归又北风。

莫讶临岐无一语,此心皆在已言中。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