堠子个个复个个,十里五里官道课。
行人捷径行,不从官道过。
吁嗟堠傍岐转多,堠子荆棘如铜驼。
堠子个个复个个,十里五里官道课。
行人捷径行,不从官道过。
吁嗟堠傍岐转多,堠子荆棘如铜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旅途景象,以“堠子”(古代设于道路旁用于传递信息的土堆)为线索。首句“堠子个个复个个”,通过重复强调了堠子的密集,显示出道路的漫长和频繁。接着,“十里五里官道课”进一步点明这是官道,每十里或五里就有一个堠子,暗示了官府对道路管理的严格。
然而,行人并不循规蹈矩,他们“行人捷径行,不从官道过”,选择更便捷的小路,这反映了人们对效率的追求和官道规定的疏离。最后一句“吁嗟堠傍岐转多,堠子荆棘如铜驼”,描绘出官道两侧废弃的堠子,被荆棘丛生所掩盖,如同古老的铜驼般孤独而荒凉,寓言了世事变迁和官道废弃的寓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堠子为载体,既展示了历史痕迹,也揭示了人情世故,具有一定的历史感和哲理深度。杨维桢作为元末明初的诗人,其作品往往富有时代特色和个人情感,这首《堠子辞》也不例外。
楼高夜独吟,鉴古复筹今。
不竞当知命,无瑕在养心。
人声钟后绝,天影水中深。
风槛微凉处,时时一正襟。
已雪又复雨,天寒行路难。
船中寒尚可,未若堰头寒。
已雨又欲雪,泥深行路迷。
岸边泥尚可,未若堰头泥。
官船买船逾十丈,终日牵攀仅能上。
小船不阔五尺者,大船塞之不容下。
堰夫惯见甘途污,轴胶缆断相号呼。
得钱赡家计未愚,不惜身如牛与猪。
人生劣可足衣食,何必来此堰头立。
昔闻老莱子,希年奉慈亲。
佯作小儿啼,斓斑綵衣身。
事有异天壤,予生何不辰。
三岁丧吾父,万里南海滨。
先君四难弟,今皆为古人。
五房伯仲十,独予登七旬。
道路谩奔走,灯火徒苦辛。
此诗比蓼莪,一吟一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