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宁乡令张沆》
《送宁乡令张沆》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径]韵

长沙过洞庭,水泊风摇碇。

青山接夷蛮,白昼鸣鸮鸋。

竹存帝女啼,夔学林雍鑋。

不嫌卑湿往,教令民须听。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níngxiānglìngzhānghàng
sòng / méiyáochén

chángshāguòdòngtíngshuǐfēngyáodìng

qīngshānjiēmánbáizhòumíngxiāoníng

zhúcúnkuíxuélínyōngqīng

xiánbēi湿shīwǎngjiàolìngmíntīng

注释
洞庭:湖名,在湖南,与长沙相邻。
碇:系船的石桩或木桩。
夷蛮: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鸮鸋:猫头鹰的别称。
帝女:指舜帝的女儿娥皇和女英。
夔:古代传说中的大乐师。
鑋:古代的一种乐器。
卑湿:低洼潮湿的地方。
教令:教导和命令。
翻译
在长沙经过洞庭湖,湖面波动着泊船的锚链。
青翠山峦连着夷蛮之地,白天也能听到猫头鹰的叫声。
竹林中仿佛有舜帝之女哭泣,夔州模仿林雍鑋的乐声。
即使身处低洼潮湿之地,我也不以为意,只愿百姓能听取我的教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宁乡令张沆》,描绘了长沙过洞庭湖时的景象和对地方官员的寄语。首句“长沙过洞庭,水泊风摇碇”写出了行船经过洞庭湖时,湖面波涛起伏,船上的锚碇被风吹动的情景,展现出旅途的艰辛与自然的壮丽。接着,“青山接夷蛮,白昼鸣鸮鸋”描绘了两岸青山连绵,即使在白天也能听到鸟儿的鸣叫声,富有山水田园的诗意。

“竹存帝女啼,夔学林雍鑋”运用典故,前者借竹林中的哭泣声暗指历史传说中的舜帝之女娥皇、女英的哀愁,后者以夔州的林雍鑋(古代乐器)象征张沆的才学和治理地方的能力。最后两句“不嫌卑湿往,教令民须听”,表达了诗人对张沆不畏艰难、深入基层、倾听百姓疾苦的期待,希望他能以德政赢得民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于景,寄情于事,既赞美了自然景色,又寄寓了对地方官的期望,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深沉内涵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怀人诗十章·其六高卓庵

元方磊落季方奇,中晚文章世已稀。

堪笑机云终入洛,愧君同采首山薇。

(0)

凌虚台看云戏柬内子

残月依依傍檐坠,沙弥雅识山人意。

林端唤起濂溪云,石貌泉声愈清媚。

海门日上天镜开,罡风吹至凌虚台。

莲花庵前白鹿卧,芙蓉万朵姗姗来。

云来我与僧相失,心知我向西峰立。

云行山住我依然,回头但见僧衣湿。

人间见云不见天,山头弄云如白绵。

有心携得云归去,把与山事作被眠。

(0)

秋怀诗五首·其一

大叶下如雨,西风吹我衣。

天地气一肃,回头万事非。

虚舟无抵件,恩怨召杀机。

年年绊物累,俯仰邻诟讥。

终然学黄鹤,浩荡沧溟飞。

(0)

己亥杂诗·其三十

事事相同古所难,如鹣如鲽在长安。

从今两戒河山外,各逮而孙盟不寒。

(0)

周公谨砚

弁阳片石出塘栖,馀墨犹然积水湄。

一半已书亡宋事,更留一半写今时。

(0)

题萧云从秋山红树卷

峰势欲开树为遮,崔鬼画态间槎枒。

本来枫檞经霜染,错认夕阳一片霞。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