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不见山,出山忆山好。
始知居山人,耳目亦草草。
峡底石泉清,岩上流云碧。
游人有去来,山水无今昔。
在山不见山,出山忆山好。
始知居山人,耳目亦草草。
峡底石泉清,岩上流云碧。
游人有去来,山水无今昔。
这首清代诗人贾诠的《自西山归》描绘了作者从山中归来后的感受。首句“在山不见山”以反常的视角表达了身处深山之中,四周景色融为一体,以至于难以察觉山的存在。次句“出山忆山好”则写出离开山林后,对山景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凸显了山的美在离开后更加清晰。
接下来的两句“始知居山人,耳目亦草草”,通过对比,揭示了居住在山中的人,由于环境的宁静和自然的包围,他们的视听感受可能更为简单纯粹,与世隔绝,心境淡泊。
最后四句“峡底石泉清,岩上流云碧。游人有去来,山水无今昔”,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象,石泉清澈,流云飘逸,暗示时间在山水间流逝得无声无息。而游人的来去与山水的永恒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永恒不变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美景,以及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独特体验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展现了清幽淡远的意境。
一首状元诗,封来到竹扉。
读留寒食烛,拜换道家衣。
誉过心无愧,酬迟礼转非。
闲思播琴里,谁更会玄微。
天上书先梦里传,到施仁政减春寒。
尚虚鳌岭神仙任,暂作龙门父母官。
愁闷岂惟增假寐,笑谈直恐绝真欢。
不缘潦倒长相逐,免得离情有万端。
同解约同歧,情怀独若为。
问愁离郡早,留恐到京迟。
岁晚催行计,时丰省举资。
前春浑化去,莫忘野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