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颂何须曳履歌,江南山色砚池波。
长髯蘸得琳琅目,留作飞云在涧阿。
商颂何须曳履歌,江南山色砚池波。
长髯蘸得琳琅目,留作飞云在涧阿。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郑元祐题郭天锡画的第二首,通过对画面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文人墨客的雅趣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商颂何须曳履歌"一句,暗示了画面中可能描绘的是商代的乐舞场景,但诗人认为无需过于繁琐的仪式,只需静静地欣赏就好。"江南山色砚池波"则将画面转至江南山水,砚池的波光与山色相映,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长髯蘸得琳琅目"一句,通过想象诗人的长须仿佛能蘸取画中的美景,形象地表达了他对画中景色的喜爱和赞叹,仿佛那美丽的山水已跃然眼前。最后,"留作飞云在涧阿"寓意这幅画中的美犹如飞云般留在了山涧深处,既是对画作的赞美,也是对画家技艺的肯定。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寓情于景,既是对画的直接评述,也寄寓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深深热爱。
东村二八张小姑,鬓发油油如漆乌。
朝朝不惜五更起,对镜千梳并万梳。
争似吾家阿奴秃,落落数竿删后竹。
一生不费膏沐资,日出酣红睡方熟。
君家有婢亦如此,何幸少年犹有齿。
夜寒聊取代汤婆,殊胜当年玉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