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兄师友俱鸣世,培养都缘岁月深。
忍得清贫忘宠辱,至今声誉蔼儒林。
父兄师友俱鸣世,培养都缘岁月深。
忍得清贫忘宠辱,至今声誉蔼儒林。
这首诗通过描绘父兄师友在社会上的成就,以及他们成长岁月的深厚积累,展现了坚韧不拔、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诗人赞扬了主人公能够忍受清贫,忘记荣辱,这种高尚品质至今仍能在儒家学界中感受到其深远的影响。全诗以“等慈寺后经略潘德鄜旧居”为背景,通过“三绝”之一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物品格的高度敬仰和对其精神遗产的传承与推崇。诗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与实践。
锦节衔天使,琼仙驾羽君。
投金翠山曲,奠璧清江濆。
圆洞开丹鼎,方坛聚绛云。
宝贶幽难识,空歌迥易分。
风摇十洲影,日乱九江文。
敷诚归上帝,应诏在明君。
独有南冠客,耿耿泣离群。
遥看八会所,真气晓氤氲。
天生圣明君,必资忠贤臣。
舜禹竭股肱,共佐尧为君。
四载成地理,七政齐天文。
阶下蓂荚生,琴上南风薰。
轮转夏殷周,时复犹一人。
秦汉事谗巧,魏晋忘机钧。
猜忌相剪灭,尔来迷恩亲。
以愚保其身,不觉身沈沦。
以智理其国,遂为国之贼。
苟图容一身,万事良可恻。
可怜万乘君,聪明受沈惑。
忠良伏草莽,无因施羽翼。
日月异又蚀,天地晦如墨。
既亢而后求,异哉龙之德。
万国贺唐尧,清晨会百僚。
花冠萧相府,绣服霍嫖姚。
寿色凝丹槛,欢声彻九霄。
御炉分兽炭,仙管弄云韶。
日照金觞动,风吹玉佩摇。
都城献赋者,不得共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