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梁山麓汉水滨,路侧有墓高嶙峋。
丛祠蓊蔚蔽野雾,榜曰博望侯之神。
当年宝币走绝域,此日鸡豚邀小民。
君不见武帝甘心事远略,靡坏财力由斯人。
中梁山麓汉水滨,路侧有墓高嶙峋。
丛祠蓊蔚蔽野雾,榜曰博望侯之神。
当年宝币走绝域,此日鸡豚邀小民。
君不见武帝甘心事远略,靡坏财力由斯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墓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历史人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和英雄事迹的反思。
"中梁山麓汉水滨,路侧有墓高嶙峋。" 这两句从宏观上勾勒出了墓地的位置,位于汉水岸边的山脚下,墓地高大而显眼,是一处突出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丛祠蓊蔚蔽野雾,榜曰博望侯之神。" 丛祠指的是墓前的祭坛或者宗庙,这里用来形容墓前环境的荒凉和神圣。博望侯之神指的是墓主的尊称,可能是历史上的某位英雄或贵族。
"当年宝币走绝域,此日鸡豚邀小民。"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过去与现在的巨大差异。当年,可能是指墓主生前或者死后一段时间内,使用大量财富(宝币)去进行某种活动或交易,而今朝,却只有鸡豚等家畜在此地徘徊,小民们也来到这里,这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英雄不再。
"君不见武帝甘心事远略,靡坏财力由斯人。" 这两句诗提到了武帝,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皇帝,其对远方或重大事件有着浓厚兴趣(甘心事远略),而对于财富和物质的损耗(靡坏财力)则不太在意,这些都由后人来承担。这两句诗通过历史人物的举措,表达了对英雄时代的怀念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事件的描绘,以及对过去与现在、英雄与凡人的反思,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和哲理。
登高望远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
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