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舟荫高树,挂席扬天风。
夕照变岩姿,白云行水中。
尘虑忽以忘,豁然心境融。
缅怀十年前,何事不匆匆。
倚杖看牛斗,银河丽层空。
扶桑岂无路,清浅元相通。
晞发吾所愿,至人苦难逢。
系舟荫高树,挂席扬天风。
夕照变岩姿,白云行水中。
尘虑忽以忘,豁然心境融。
缅怀十年前,何事不匆匆。
倚杖看牛斗,银河丽层空。
扶桑岂无路,清浅元相通。
晞发吾所愿,至人苦难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于水上的悠闲生活,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首句“系舟荫高树,挂席扬天风”展现了一幅静谧而壮阔的画面,舟停在高树的阴影下,帆扬起迎向天风,既显出自然之美,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夕照变岩姿,白云行水中”两句,通过夕阳的变化和白云在水面的流动,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动态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深思。
“尘虑忽以忘,豁然心境融”表达了诗人暂时摆脱世俗烦恼,心灵得到释放的愉悦感受。这种超脱尘世的体验,是许多文人墨客追求的精神境界。
“缅怀十年前,何事不匆匆”一句,诗人回溯往昔,感叹时间的飞逝和生活的忙碌,流露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对当下生活的反思。
“倚杖看牛斗,银河丽层空”描绘了诗人夜晚倚杖观星的情景,牛郎织女的传说与银河的壮丽景象交织在一起,增添了诗作的浪漫色彩,也寓意着对美好爱情或理想生活的向往。
“扶桑岂无路,清浅元相通”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相信即使道路遥远,只要心存希望,总能找到连接梦想与现实的桥梁。
最后,“晞发吾所愿,至人苦难逢”表达了诗人渴望像古代圣贤那样实现理想,但又感叹知音难遇,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时间、理想等多个层面的思考与感悟,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人言三五月常圆,谁处深闺独稳眠?
错认晓妆光对镜,那堪夜坐冷侵毡!
多情本是晶莹极,静境真疑绰约偏;
宫里妲娥未相识,更阑仍自倚窗前。
双亲盼望早成名,催上鳌峰恨去程;
谬列雁行渐尔妹,渐舒骥足是吾兄。
风尘自昔多甘苦,云树于兹倍秀荣;
只恐归来难聚首,病中强起送文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