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其一》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六言诗

作邑君真伯厚,去官我岂曼容。

一廛愿托仁政,六字难赓变风。

(0)
注释
作邑:治理邑地。
君:官员。
真伯厚:具体人物名。
去官:离职。
岂:怎么。
曼容:悠闲从容。
一廛:一处居所。
愿托:希望依托。
仁政:仁爱的政治。
六字:六个字,这里可能指代诗歌或政策口号。
赓:续写。
变风:改变风气,新的风尚。
翻译
作为邑君的真伯厚,离职的我又怎能悠闲从容。
我只希望能在一个公正的政令下安居,六个字却难以继续写出新的风尚。
鉴赏

这是一首颇具深意的诗句,出自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之手。诗人在此展现了其对理想官僚形象的向往,以及面对社会变迁时保持本色不易的一种坚守。

"作邑君真伯厚"一句,表达的是对当地长官应具备的品格——真诚、宽厚。这里的“君”字用得甚是贴切,它既指代官员,也隐含着一种君子之德,即理想中的官员应该像君子那样,有着高尚的品行。

"去官我岂曼容"则透露出诗人面对仕途变迁时的心境。"去官"意味着失去了官职,而“岂曼容”则是形容词,意为何须多言。在这里,苏轼表达了即便是在失去官位的情况下,他的内心仍旧坚守着一份从容不迫,仿佛在说,即使我已经离开了官场,也无需过多解释什么,因为我的行为本就如同这平静的面容,不需要任何辩解。

接下来的"一廛愿托仁政"更是深刻地体现出了诗人对社会的期望与希望。"一廛"意指一个市场或公共场所,而“愿托”则表达了诗人的心愿,希望将这种理想化的、充满仁爱的治理方式传播于民间,让它成为连接官与民之间桥梁。

最后,“六字难赓变风”则是在强调一种信念,即在任何时候都坚持不懈地维护着这份仁政之心。"六字"可能是指“仁政”一词,或者某种简洁而又富有深意的格言。"难赓"意味着难以改变,而“变风”则暗示着社会风气的多变。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不渝的追求,即便是在面对四处变化的世态时,他仍旧坚守着这份不易改变的心。

总体来看,这几句诗词深含哲理,既展现出苏轼对于理想官员形象的向往,也表达了他在面对仕途变迁时保持本色的坚持。同时,它也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的期望与希望,以及在动荡世界中保持不易之心的一种执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日本杂事诗·其六十

联袂游鱼逐队嬉,捧书挟策雁行随。

打头栗凿惊呼謈,怅忆儿童逃学时。

(0)

七用前韵·其一

扰扰横开愧儡场,四方传笑国昏荒。

梦鹦终悔临朝武,氏?应编异姓王。

赐剑乍悲吴命短,执戈又吊《楚辞》殇。

赖奸掩贼知难活,殓我良人孰索偿?

(0)

述闻·其八

飞角侵边局早输,国家虽缺尚金瓯。

剪分鹑首天何醉?再拜鹃声帝独尤。

藉寇终除钩党祸,函图看送罪臣头。

祖功宗德王明圣,岂有乾坤一掷休。

(0)

己亥续怀人诗·其二十二

头颅碎掷哭浏阳,一凤而今剩楚狂。

龟手正需洴澼药,语君珍重百金方。

(0)

己亥续怀人诗·其十二

一卷生花《天演论》,因缘巧作续弦寥。

绛纱坐帐谈名理,胜似麻姑背䖹搔。

(0)

己亥续怀人诗·其五

优孟衣冠笑沐猴,武灵胡服众人咻。

问君薙发新王令,换却顽民多少头。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