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归护国寺》
《送僧归护国寺》全文
宋 / 石中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振锡来京辇,薰兰近赐衣。

种莲曾结社,指柏迥投机。

旧寺千岩隔,归艎片席飞。

禅心天海外,永夕望台辉。

(0)
翻译
手提锡杖来到京都,身披皇上恩赐的香草衣裳。
曾在莲花池边结伴修行,与柏树交谈深感契合。
古老的寺庙隐藏在千重山岩之间,归来的船只轻盈如一片席子飞翔。
禅心如海,身处天涯,日夜期盼着京都的辉煌光芒。
注释
振锡:手提锡杖,指僧人出行。
辇:古代皇帝乘坐的车子。
薰兰:香草,象征高洁。
赐衣:皇上的赏赐衣物。
结社:结伴修行或聚会。
指柏:以柏树为友,寓意品德高尚。
投机:志趣相投。
旧寺:古老的寺庙。
千岩隔:重重山岩阻隔。
归艎:归来的船只。
片席飞:形容船行轻快。
禅心:佛教徒的心境。
天海外:比喻极远的地方。
永夕:整夜。
台辉:京都的辉煌光芒。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返回其所在的护国寺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与僧人的心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僧人归去的送别之情。

“振锡来京辇,薰兰近赐衣。”这里用“振锡”形容僧人的到来,同时提及“薰兰”与“赐衣”,可能是指某种仪式或礼物的赠予,表明对僧人的一种尊敬和欢迎。

“种莲曾结社,指柏迥投机。”这两句则描绘了僧人的修行之地,或许是一片清净的莲花池塘,以及僧人参禅时手指所触之物——古柏。这里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寄情于自然的意境。

“旧寺千岩隔,归艎片席飞。”这两句写出了僧人返回其庙宇的情景,“旧寺”与“千岩”营造出一幅幽深古朴的画面,而“片席飞”则可能是诗人对于僧人的离别之情的抒发,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禅心天海外,永夕望台辉。”最后两句,则是对僧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描绘。他的“禅心”如同超越了尘世的界限,而“永夕望台辉”则表达了一种对远方、对高洁之处永恒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行踪与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僧人的尊重和送别之情,以及对禅学境界的一种赞美。

作者介绍

石中立
朝代:宋

(972—1049)洛阳人,字表臣。石熙载子。性疏旷,好谐谑。初补西头供奉官。擢直集贤院,与李宗谔、杨亿、刘筠等友善。校雠秘书,凡经其手者,人皆传之。仁宗景祐四年,拜参知政事,次年罢。后以太子少傅致仕,迁少师。卒谥文定。熟悉台阁故事,不汲汲近名,喜宾客。有文集。
猜你喜欢

寄晋原县丞王叔润兼简主簿董仲石·其一

青霞仙子最风流,关陕山河纪壮游。

凫雁影高山日晓,鹤笙声杳塞云秋。

百篇体制谐金石,两考才名动冕旒。

客底未忘青眼顾,欲凭鸿雁寄绸缪。

(0)

咏镆铘山送贾通判

倅厅南对镆铘山,空翠纷飞白昼闲。

宝气暗埋岩壑底,神光直上斗牛间。

清波淬石存金锷,远岫生风响玉环。

前席如承宣室问,为言形胜似商颜。

(0)

老柏图

山中冰雪惯曾经,百岁长存铁石心。

江海萧萧风雨夜,倚窗祇听老龙吟。

(0)

竹图二轴·其二横窗

重重晴影覆窗纱,彷佛潇湘水上家。

帝子不来秋已暮,飘摇鸣佩渺天涯。

(0)

题春江送别图·其一

江水西流日夜声,棹郎挝鼓唤登程。

滕王阁上神仙客,一曲空歌待月明。

(0)

题梅

秋魁不得占春魁,惭负孤根雪里开。

问汝不堪调鼎鼐,岁寒只许赋归来。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