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检讨王敬夫归省诗》
《送检讨王敬夫归省诗》全文
明 / 罗玘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碧鹤在绛霄,赤睛窥天文。

长颈有修翮,而能负长云。

一闻九皋声,翩然下其群。

士乘风云会,飘飖恣升闻。

置身稷与卨,北面瞻华勋。

清高地位隔,风俗燕秦分。

勇纾浮名鞅,不用利斧斤。

函关马西头,紫气屯氤氲。

庭柯叶不改,庭草芜不耘。

心行驱车急,如此事孔殷。

须臾都门道,前是范阳军。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王敬夫归省途中的景象和心境,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对人生的思考。

首句“碧鹤在绛霄,赤睛窥天文”,以鹤喻人,鹤在高远的天空中,目光敏锐地观察着宇宙的奥秘,象征着王敬夫在归省途中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洞察。鹤的形象高洁、自由,暗示了王敬夫高尚的人格和超脱的情怀。

“长颈有修翮,而能负长云”进一步描绘鹤的特征,长颈和强健的翅膀使它能够承载长云,象征着王敬夫有能力承担重任,即使面对困难也能从容应对。

“一闻九皋声,翩然下其群”写鹤听到九皋的呼唤后,轻盈地从高空降落,与群鹤相会,象征着王敬夫在归省途中与家人团聚的喜悦与和谐。

“士乘风云会,飘飖恣升闻”表达了士人把握时机,乘风破浪,追求理想的精神状态,暗含王敬夫在归省途中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理想的思考。

“置身稷与卨,北面瞻华勋”则通过稷与卨(古代祭祀用的谷物)和华勋(显赫的功勋)的对比,表达了王敬夫对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自身角色定位的探索。

“清高地位隔,风俗燕秦分”揭示了社会环境的差异,以及王敬夫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感受,体现了他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处境的深刻理解。

“勇纾浮名鞅,不用利斧斤”表明王敬夫勇于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拒绝被外在的名利所累。

“函关马西头,紫气屯氤氲”描绘了王敬夫归省途中的自然景观,紫气象征祥瑞,氤氲表示朦胧的氛围,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意境。

“庭柯叶不改,庭草芜不耘”通过庭院中的树木和杂草,反映了王敬夫对自然与生活的态度,树木四季常青,草木自生自灭,寓意着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的生活哲学。

“心行驱车急,如此事孔殷”表达了王敬夫内心急切的心情,以及对归省之事的重视,体现了他对家庭和亲情的深厚情感。

最后,“须臾都门道,前是范阳军”点明了王敬夫即将到达目的地,预示着旅程的结束,同时也暗示了他即将与家人团聚的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敬夫归省途中的景物、情感和思考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深邃的思想以及对家庭、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罗玘
朝代:明

罗玘(1447年-1519年)字景鸣,号圭峰,学者称圭峰先生。江西南城睦安乡磁圭人。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乡试第一第二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进侍读。著有《圭峰文集》《续集》《类说》《圭峰奏议》等。
猜你喜欢

夷陵道士

山麓林梢烟翠横,寒天日色半阴晴。
道边废宅空椽瓦,岩下居人困甲兵。
破胆每惊腰剑客,伤弓时怯羽书声。
痴儿弱土浑多病,留寄乡村念尔情。

(0)

九日山中宴集

九日登临老奈何,强将幽恨寄悲歌。
疲欹巾帽愁风动,病著饥肠厌酒多。
东岭荒榛藏马鬣,西岩空榻锁蜂窠。
独怜堂下千章木,跨历齐梁未改柯。

(0)

早朝十绝

北面高呼拜冕旒,星垂华渚彩虹浮。
春风满泛蒲萄酒,喜溢讴声遍九州。

(0)

宰余姚道咏上虞山水二首

重华遗泽在东州,景物留奇聚胜游。
翠湿金罍山独秀,碧环玉带水交流。

(0)

宁宗朝享三十五首

旅楹有闲,人神允叶。
福以德昭,乡以诚接。
六乐宜扬,百礼类烨。
对越在天,流祚万叶。

(0)

高宗郊祀前庙朝享太庙三十首

皇皇大宫,丕吉于穆。
休德昭清,元气回复。
芝叶蔓茂,桂华凭翼。
孝孙假斯,受兹介福。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