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地阅人谁是主,眼前风景足怀宽。
初秋野菊城根晚,一雨湖菱桨尾寒。
息壤且寻他日约,好山频为去时看。
送人十里雷峰塔,留与西溪旧长官。
名地阅人谁是主,眼前风景足怀宽。
初秋野菊城根晚,一雨湖菱桨尾寒。
息壤且寻他日约,好山频为去时看。
送人十里雷峰塔,留与西溪旧长官。
这首诗是清末至近现代初期诗人黄节的作品,名为《别西湖兼呈西溪长何庚生丈》。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沉表达。
"名地阅人谁是主,眼前风景足怀宽。"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著名的地方游历,观赏着周围的人群,却感到自己与众不同,能够将眼前的美丽景色装进心中,感受其中的宽广与自由。
"初秋野菊城根晚,一雨湖菱桨尾寒。"
这里描绘了一个初秋时节的画面,野菊在城墙下方开放,而一场细雨后,湖中的菱角变得更加清新,船上的桨尾也因湿冷而显得特别凄凉。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季节变化和自然景象的美。
"息壤且寻他日约,好山频为去时看。"
诗人似乎在叮咛自己要珍惜现在的时光,要寻找那些未曾实现的承诺或计划。而"好山"一词,则显示了诗人对美好山川的频繁探访和欣赏。
"送人十里雷峰塔,留与西溪旧长官。"
最后两句写的是送别的情景,诗人在著名的雷峰塔前送别,而将这份情谊留给了西溪,并赠予那里的旧长官。这不仅是对友情的一种寄托,也是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切感怀。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细致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艺术造诣。
泄云一片筛寒雨,虚帏凉意微逗。
彩扇销香,碧罗淹泪,恰似去年消瘦。玲珑窗牖。
只孤影相怜,更谁携手。
一桁帘垂,暗灯花结小红豆。
匡床清梦易觉,听声声点点,乱捎鸳甃。
钿砌蛩寒,画廊蕉碎,并作一宵僝僽。双眉青斗。
怪几日、西风替侬吹皱。试把圆冰,病容憔悴否。
底须长太息,男儿志、原自在天涯。
算楚尾吴头,未为作客,淮南江北,不当辞家。
还记取、兼天排远浪,扑岸涌寒沙。
铁瓮城边,化为蝴蝶,隋堤柳畔,撇却桑麻。
一江春水涨,君又去,宛似天上浮槎。
切莫随风相忆,对月兴嗟。料燕羽翩翩,渐过春社。
莺啼呖呖,也啄飞花。只怕暮云多处,几阵归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