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须长太息,男儿志、原自在天涯。
算楚尾吴头,未为作客,淮南江北,不当辞家。
还记取、兼天排远浪,扑岸涌寒沙。
铁瓮城边,化为蝴蝶,隋堤柳畔,撇却桑麻。
一江春水涨,君又去,宛似天上浮槎。
切莫随风相忆,对月兴嗟。料燕羽翩翩,渐过春社。
莺啼呖呖,也啄飞花。只怕暮云多处,几阵归鸦。
底须长太息,男儿志、原自在天涯。
算楚尾吴头,未为作客,淮南江北,不当辞家。
还记取、兼天排远浪,扑岸涌寒沙。
铁瓮城边,化为蝴蝶,隋堤柳畔,撇却桑麻。
一江春水涨,君又去,宛似天上浮槎。
切莫随风相忆,对月兴嗟。料燕羽翩翩,渐过春社。
莺啼呖呖,也啄飞花。只怕暮云多处,几阵归鸦。
这首《风流子》是清代诗人曹亮武所作,以和韵的形式表达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全词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的交融,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风流气度。
词中“底须长太息,男儿志、原自在天涯”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豪情壮志,不需因离别而哀叹,男儿应当胸怀大志,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驰骋。接下来,“算楚尾吴头,未为作客,淮南江北,不当辞家”几句,以地理方位的变换,暗示着主人公即将踏上远行之路,但内心并未因此感到羁绊或忧愁。
“还记取、兼天排远浪,扑岸涌寒沙。铁瓮城边,化为蝴蝶,隋堤柳畔,撇却桑麻。”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远浪、寒沙、蝴蝶、柳树、桑麻等,既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也隐喻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以及主人公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告别。铁瓮城边的蝴蝶,隋堤柳畔的撇却桑麻,都象征着主人公即将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前往未知的远方。
“一江春水涨,君又去,宛似天上浮槎。”这一句将主人公的离去比作浮槎(古代的一种木筏),在春水上涨的江面上漂泊,形象地表达了离别的孤独与漂泊感。接下来,“切莫随风相忆,对月兴嗟。”则是劝慰友人,不要因离别而过于伤感,应保持豁达的心态。
最后,“料燕羽翩翩,渐过春社。莺啼呖呖,也啄飞花。只怕暮云多处,几阵归鸦。”以燕子、黄莺、暮云、归鸦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预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同时也暗含着对友人未来旅程的关切与祝福。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憧憬,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体现了清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