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眉垂霜覆肩,额光如镜语清圆。
南山坐阅松株老,不上历头四十年。
一寸眉垂霜覆肩,额光如镜语清圆。
南山坐阅松株老,不上历头四十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逾百岁的老僧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超然脱俗的气质与深邃的内心世界。
“一寸眉垂霜覆肩”,开篇即以“一寸”形容老僧的眉毛,既突出了其年龄之高,又巧妙地将“霜覆肩”与“一寸眉”相联系,暗示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厚重。这一句不仅刻画了老僧外在的苍老,也预示了他内心的沉稳与智慧。
“额光如镜语清圆”,进一步描绘老僧的面容与言谈。额头如同明镜,映照出岁月的痕迹,同时又透出一种平静与清明;其言语则清晰而圆润,仿佛蕴含着深厚的哲理与人生的智慧。这一句不仅赞美了老僧的外貌之美,更揭示了其内在的修为与境界。
“南山坐阅松株老,不上历头四十年。”最后两句通过对比南山与松树,以及老僧的年龄,进一步凸显了老僧的长寿与超然。坐在山中,见证着松树从幼小到老朽的过程,足见其生活的悠长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而“不上历头四十年”的描述,则强调了老僧虽已高龄,但精神依然饱满,仿佛时间在他身上并未留下太多痕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僧形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气质和深厚的人生智慧,同时也表达了对长寿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向往。
平昔寡俦侣,与子分弥敦。
班联通禁掖,居止隔墙垣。
壮怀夙有契,微尚颇亦存。
亭皋一回首,落日眺川原。
川原何迢迢,我思郁以烦。
良友远行迈,何用展心魂。
终同沧海去,未报紫宫恩。
独有临期泪,要之平生言。
路傍何代墓,欲问了无因。
当日铭碑者,斯焉骨亦陈。
陵谷有回换,况乃绮罗身。
重泉一以闭,千载不复晨。
蒙密荆杞乱,纵横石兽奔。
珠襦为人取,玉体蝼蚁亲。
田狸升树啼,牧竖歌伐薪。
幽幽垄上日,靡靡草间燐。
雍门不足涕,蒿里不足呻。
恨无一杯酒,酹此泉下人。
安见千年后,谁非狐兔尘。
杖策访名山,夙慕良有以。
素琴石上横,清风松下起。
昔日让王人,含芬遗垢耻。
饮泉想弃瓢,临流思洗耳。
太古多逸民,中世寡奇士。
回策下岩翠,放歌入烟紫。
白云何时来,荒涂谁与理。
终愿毕吾志,抗手谢坌滓。
移家二十载,亲友半羊城。
小子复朴鄙,相逢意多倾。
忆昨去京国,寤寐隔衷诚。
寄书万里远,一岁案常盈。
英英群秀士,皤皤诸老成。
处迩不忘遐,久要若平生。
感兹携手好,契我同归情。
烟霞恋旧赏,泉石追前盟。
谁能久离索,而不怀合并。
春晚气和燠,延眺凭高步。
层轩面芳洲,交窗临广路。
近浦百花飞,遥空一禽度。
云涯隐樯楫,沙岛淡烟雾。
波荡鸥群轻,潮落钓矶露。
千觞不停挥,孤琴欣所遇。
调谐金石契,气霭兰言吐。
既酬翰墨情,亦协江湖趣。
终虞饥渴驱,丘壑乖余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