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昔吴都彦,挥翰藻思披。
珊瑚间木难,粉黛映参差。
岂乏妖丽观,适志良以稀。
奕奕昌谷生,中道起其微。
青天荡胸表,白日行须眉。
秋鸢搏羊角,夏雨结虹霓。
泠泠松泉响,濯濯芙蓉姿。
当其所得意,直与作者期。
为郎叹寂寞,短年悲奄遗。
匪但一世隘,终焉造化疑。
贞也乡之人,瓣香夙所私。
广陵怅云绝,山水欣自知。
要令千岁后,更奏金兰辞。
伊昔吴都彦,挥翰藻思披。
珊瑚间木难,粉黛映参差。
岂乏妖丽观,适志良以稀。
奕奕昌谷生,中道起其微。
青天荡胸表,白日行须眉。
秋鸢搏羊角,夏雨结虹霓。
泠泠松泉响,濯濯芙蓉姿。
当其所得意,直与作者期。
为郎叹寂寞,短年悲奄遗。
匪但一世隘,终焉造化疑。
贞也乡之人,瓣香夙所私。
广陵怅云绝,山水欣自知。
要令千岁后,更奏金兰辞。
这首明代王世贞的诗《读李献吉何仲默徐昌谷三子诗(其三)》通过对三位诗人李献吉、何仲默和徐昌谷的赞誉,展现了他们卓越的才情与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人首先提及吴都才子的风采,他们的笔墨如同珊瑚般瑰丽,又如粉黛般细腻,作品中充满了异彩纷呈的意象。诗人赞美他们的作品富有魅力,虽然罕见,却能深深打动人心。
接着,诗人将徐昌谷比作“奕奕昌谷生”,他的才华在逐渐展现中愈发耀眼,如同青天开阔了他的胸襟,白日赋予了他鲜明的形象。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如秋鸢搏击羊角,夏雨编织彩虹,描绘出他们作品的力度与色彩。松泉的泠泠声和芙蓉的濯濯姿态,进一步烘托出他们的诗意境界。
然而,诗人也为他们的早逝感到惋惜,感叹他们的才华未能得到充分施展,甚至让造物主都为之疑惑。他对李献吉、何仲默和徐昌谷的敬仰之情,如同乡人对贞洁之人的膜拜,对他们作品的热爱始终如一。尽管他们已离世,但诗人期待他们的精神和诗歌能在千年后继续流传,如同金兰之交,永载史册。
整体而言,这首诗是对三位诗人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中文学遗产的珍视。
辛苦年涯,江渡又春,仍念羁泊。
东君努力韶华,早客芳心谁托。
流尘自转,暗换几处帘栊,东风不语微波觉。
老去愿春迟,看斜阳天角。寥廓。
数声归雁,凄断南烽,瘴云还阁。
北望销魂,犹是花前离索。
争知此地,占了多少秾华,新愁先满余村落。
开岁两相思,有一般梅萼。
惊飞燕子魂无定,荒洲坠如残叶。
树影疑人,鸮声幻鬼,欹侧春冰途滑。颓云万叠。
又雨击寒沙,乱鸣金铁。
似引宵程,隔溪燐火乍明灭。
江间奔浪怒涌,断笳时隐隐,相和呜咽。
野渡舟危,空村草湿,一饭芦中凄绝。孤城雾结。
剩羂网离鸿,怨啼昏月。险梦愁题,杜鹃枝上血。
明月几时有,化为百东坡。
文章寿比金石,眼底古人多。
天上星官名姓,翠落峨眉山影。著手一摩挲。
党禁偶然百,尘劫几番过。随朝直,同远谪,未销磨。
此中空洞,无物棱角尚嵯峨。
拈到如神诗笔,付与朝云拂拭,印印想婀娜。
好事风流者,持此傲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