缚竹为巨轮,临河若有界。
累石蓄水势,河势为之隘。
周轮排短筒,俯吸仰而沛。
夹岸饶农田,接竹引其内。
曲曲赴沟渠,千亩俱所赖。
人巧夺天工,天工欣有代。
舟行每眺望,旋转剧无碍。
安得驾双轮,长剑倚天外。
缚竹为巨轮,临河若有界。
累石蓄水势,河势为之隘。
周轮排短筒,俯吸仰而沛。
夹岸饶农田,接竹引其内。
曲曲赴沟渠,千亩俱所赖。
人巧夺天工,天工欣有代。
舟行每眺望,旋转剧无碍。
安得驾双轮,长剑倚天外。
这首清代张问安的《筒车》描绘了一种古老的灌溉工具——筒车。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述了筒车的工作原理:竹制的巨轮在河边转动,通过累石蓄水,改变河势,使筒车的短筒能上下吸水,再引导到两岸的农田,灌溉广阔的田地。筒车巧妙地利用自然力,仿佛人工技艺超越了天然,展现了人类智慧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中“人巧夺天工”一句,高度赞扬了筒车设计的精巧和实用性,而“天工欣有代”则表达了对这种人工替代自然之力的欣喜。最后,诗人想象如果筒车能有双轮并驾,如同长剑直指天际,更显其壮观与力量。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生动,既展示了筒车的实用价值,又寓含了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
五更月坠天西南,残星耿耿配两三。
出门风轻马蹄快,衣上一带侵山岚。
苏门县前解铃驮,困思小憩投茅庵。
贤侯东海我好友,劝我劫劫姑留骖。
台符吏牍剧衡石,一笑不问先幽探。
西门七里林谷绕,斜日半岭烟云含。
涓涟已到百泉上,清晖杰阁凭耽耽。
水妃何年此微步,明珠错落遗风潭。
千鬟万髻作颜色,太行倒插绿玉篸。
清泠忽听响琴筑,驶激更不容螺蚶。
吾徒解衣聊快意,健笔往往兼雄谈。
昔者东游过趵突,与此清泚同所媅。
水晶盘中泻冰雪,一勺便瘿吾犹甘。
水性悍急,饮之辄瘿。居人于十里外方汲。
桃竹园西得微路,下者扪壁高乘篮。
青山久无俗士驾,白石尚有仙人函。
啸台鸾凤杳何处,遗诀或者留彭聃。
重游后会谁与必,归路欲觅觞酒酣。
环山三匝梦应熟,瞥眼一过心常贪。
便捷休争百足蚿,缠裹莫作三眠蚕。
人生婚嫁有时毕,便合夜雨同冥参。
《陈升庵招游苏门百泉》【清·汤右曾】五更月坠天西南,残星耿耿配两三。出门风轻马蹄快,衣上一带侵山岚。苏门县前解铃驮,困思小憩投茅庵。贤侯东海我好友,劝我劫劫姑留骖。台符吏牍剧衡石,一笑不问先幽探。西门七里林谷绕,斜日半岭烟云含。涓涟已到百泉上,清晖杰阁凭耽耽。水妃何年此微步,明珠错落遗风潭。千鬟万髻作颜色,太行倒插绿玉篸。清泠忽听响琴筑,驶激更不容螺蚶。吾徒解衣聊快意,健笔往往兼雄谈。昔者东游过趵突,与此清泚同所媅。水晶盘中泻冰雪,一勺便瘿吾犹甘。水性悍急,饮之辄瘿。居人于十里外方汲。桃竹园西得微路,下者扪壁高乘篮。青山久无俗士驾,白石尚有仙人函。啸台鸾凤杳何处,遗诀或者留彭聃。重游后会谁与必,归路欲觅觞酒酣。环山三匝梦应熟,瞥眼一过心常贪。便捷休争百足蚿,缠裹莫作三眠蚕。人生婚嫁有时毕,便合夜雨同冥参。
https://shici.929r.com/shici/Gt1ziwxA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