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相对。
伴夕阳、无边野色,荒茅乱竹,是处蛮天黏水。
行人已自肠断,何况花落声声啼更起。
笮桥半渡,便等閒,湿了那时衣袂。飞去矣。
倚槛谁家,两峰低翠。懊恼年年,还住桂江归未。
忍向木棉枝上,听到春深,晓风残梦里。
翻怜朋鸟,任栖烟、和雨不曾分背。
镇相对。
伴夕阳、无边野色,荒茅乱竹,是处蛮天黏水。
行人已自肠断,何况花落声声啼更起。
笮桥半渡,便等閒,湿了那时衣袂。飞去矣。
倚槛谁家,两峰低翠。懊恼年年,还住桂江归未。
忍向木棉枝上,听到春深,晓风残梦里。
翻怜朋鸟,任栖烟、和雨不曾分背。
这首清代沈岸登的《留客住·鹧鸪》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傍晚的画面。诗人以对夕阳、野色、荒茅、乱竹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蛮天黏水"四字,形象地描绘出江南湿润气候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客人的离愁别绪。
"行人已自肠断"直接表达了客人心中的哀伤,而"花落声声啼更起"则通过鹧鸪的啼鸣加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笮桥半渡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不舍与潮湿的环境,使得客人的衣袂都沾湿了。
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远方的山峰,"两峰低翠",给人以宁静而遥远的感觉,引发客人的思乡之情。"懊恼年年,还住桂江归未"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未知的归期的无奈。
最后,诗人借鹧鸪在木棉枝头的啼叫,传达出春天将尽,晓风残梦中的孤独感。"翻怜朋鸟,任栖烟、和雨不曾分背"更是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即使风雨中也陪伴左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客人的挽留之意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情感真挚动人。
三吴炊未熟,祗命挈挈东。
铅刀一何补,粮食赋頖宫。
寥寥坐空庐,寂寞如扬雄。
引脰望南境,不及马牛风。
何如广文饭,终岁与子同。
年颜吾老矣,痴愚心尚童。
子虽齿发少,操行一老翁。
岂独友于厚,政赖博我功。
儒玄各精诣,衮衮倾谈丛。
欲知不常处,乃在阿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