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鸟梳翎立岸莎,藻花菱刺泛微波。
烟光似带侵垂柳,露点如珠落卷荷。
楚水晓凉催客早,杜陵秋思傍蝉多。
镏公不信归心切,听取江楼一曲歌。
白鸟梳翎立岸莎,藻花菱刺泛微波。
烟光似带侵垂柳,露点如珠落卷荷。
楚水晓凉催客早,杜陵秋思傍蝉多。
镏公不信归心切,听取江楼一曲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早晨湖泊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和深情寄托。开篇“白鸟梳翎立岸莎,藻花菱刺泛微波”两句,以精美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水边世界。白鸟在岸边整理羽毛,水中的藻类和菱角在微弱的波光中摇曳,这一切都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紧接着,“烟光似带侵垂柳,露点如珠落卷荷”两句,则以柔美的笔触勾勒出晨雾中的柳树和露水滴落在荷叶上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比,将轻薄的烟霭比作飘逸的丝带,将清晨的露珠比作晶莹的珍珠,展现了早晨自然界的细腻美感。
“楚水晓凉催客早,杜陵秋思傍蝉多”两句,则由景转情。诗人提到楚水的清凉,暗示着季节的变换和行旅的匆促,同时,通过“杜陵秋思”的点题,传达了自己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深,以及内心的忧郁。
最后,“镏公不信归心切,听取江楼一曲歌”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不舍与依恋之情。诗中的“镏公”可能是诗人朋友的别称或官职,而“归心切”则直接流露出了诗人对远方家园的渴望,以及对即将分别之友的不忍割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构建了一幅既有画面美,又蕴含深情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