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帆何太急。望一点须臾,去天咫尺。舟人好看客。
似三峡风涛,嵯峨剑戟。溪南溪北。
正遐想、幽人泉石。
看渔樵、指点危楼,却羡舞筵歌席。叹息。
山林钟鼎,意倦情迁,本无欣戚。转头陈迹。
飞鸟外,晚烟碧。
问谁怜旧日,南楼老子,最爱月明吹笛。
到而今、扑面黄尘,欲归未得。
片帆何太急。望一点须臾,去天咫尺。舟人好看客。
似三峡风涛,嵯峨剑戟。溪南溪北。
正遐想、幽人泉石。
看渔樵、指点危楼,却羡舞筵歌席。叹息。
山林钟鼎,意倦情迁,本无欣戚。转头陈迹。
飞鸟外,晚烟碧。
问谁怜旧日,南楼老子,最爱月明吹笛。
到而今、扑面黄尘,欲归未得。
这首词以"片帆何太急"起笔,描绘出一片孤舟疾驰的画面,仿佛瞬间就要消失在天际。词人运用夸张手法,将舟行之快与空间距离缩短,营造出一种紧迫感。接着,他通过"舟人好看客"和"似三峡风涛"的比喻,展现出江上风浪的壮丽景象,以及舟行者对岸上景致的好奇和欣赏。
词人将思绪转向溪南溪北,想象着隐士在山水之间悠然自得的生活,与喧嚣的舞筵歌席形成对比,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繁华的感叹。"山林钟鼎"象征着官场和权势,词人借此表达自己厌倦官场、情感变迁的心情,虽然并无明显的喜怒哀乐,但内心深处的失落和无奈清晰可见。
"飞鸟外,晚烟碧"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词人对过去的怀念,特别是南楼老者月下吹笛的场景,那是他心中最美好的记忆。然而,现实中的"扑面黄尘",暗示了词人身处尘世,想要归隐却不得的困境。
总的来说,辛弃疾在这首《瑞鹤仙·南剑双溪楼》中,通过描绘舟行之景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法摆脱的现实羁绊,展现了词人的复杂情感世界。
西风动帘幕,蟋蟀鸣高堂。
蔓草湿零露,秋闺知夜长。
佳人掩朱户,背烛解罗裳。
愿言鸳鸯梦,双飞入方塘。
清影横疏棂,奈此明月光。
依依照长夜,炯炯明愁肠。
不恨郎不归,恨月入我床。
披衣复起坐,嚬翠挑残缸。
开缄取素书,解结罗带傍。
一读再三叹,再读泪数行。
终夜不成寝,曙色忽满窗。
虽云有膏沐,谁能理晨妆。